立春惟長舅、無學弟暨王、吳兩生同遊野寺看梅三首

僧隱柴關裏,杯行竹徑中。 草心尚隱綠,花蕊未舒紅。 近水天難夜,高原晚易風。 班荊聊共醉,車馬莫匆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柴關:用樹枝編成的門,形容簡陋。
  • 杯行:指飲酒。
  • 草心:草的嫩芽。
  • 舒紅:展開紅色,這裏指花朵開放。
  • 班荊:鋪開荊條,指坐下。

翻譯

僧人隱居在簡陋的門後,我們在竹林小徑中飲酒。 草的嫩芽還帶着綠色,花朵尚未展開它們的紅色。 靠近水邊,天空難以完全暗下來,高原上的晚風容易變得寒冷。 我們鋪開荊條坐下,一起暢飲,不要讓車馬匆匆離去。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天裏與親友在野外寺廟賞梅的情景。詩中,「僧隱柴關裏」和「杯行竹徑中」形成了靜謐與歡聚的對比,展現了自然與人文的和諧。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細膩觀察,傳達了春天的生機與變化。最後兩句則表達了與親友共醉的愜意,以及對匆匆時光的留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友情的熱愛。

袁宗道

明荊州府公安人,字伯修。萬曆十四年會試第一。授編修,官終右庶子。時王世貞、李攀龍主文壇,復古摹擬之風極盛,宗道與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說。推崇白居易、蘇軾,因名其齋爲白蘇齋。爲文崇尚本色,時稱公安體。有《白蘇齋類稿》。 ► 2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