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張叔芳參謀南澗草堂

· 張昱
狂客構堂南澗濱,澗中濯足任魚嗔。 日容二仲共三徑,家與萬鬆爲四鄰。 石角鉤衣歸騎晚,花枝妨帽小園春。 此來不敢歌叢桂,知是淮王座上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狂客:放蕩不羈的人。
  • 搆堂:建造房屋。
  • 濯足:洗腳。
  • 任魚嗔:任由魚兒生氣,形容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 二仲:指兩位朋友。
  • 三逕:指隱居的地方。
  • 家與萬松爲四鄰:家周圍環繞著許多松樹。
  • 石角鉤衣:石頭尖銳,容易鉤住衣服。
  • 歸騎晚:騎馬廻家時已是傍晚。
  • 花枝妨帽:花枝擋住了帽子,形容花木繁茂。
  • 小園春:小園中的春天景象。
  • 歌叢桂:唱歌贊美桂樹。
  • 淮王座上人:指高貴的人物。

繙譯

放蕩不羈的人在南澗邊建造了房屋,他在澗中洗腳,任由魚兒生氣。 他每天與兩位朋友共度時光,隱居的地方與無數松樹爲鄰。 石頭尖銳,容易鉤住衣服,騎馬廻家時已是傍晚,花枝擋住了帽子,小園中春意盎然。 這次來訪,我不敢唱歌贊美桂樹,因爲我知道他是淮王座上的貴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隱居者的生活場景,通過“狂客”、“濯足”、“任魚嗔”等詞語,生動地表現了主人公放蕩不羈、自由自在的性格。詩中“二仲共三逕”、“家與萬松爲四鄰”等句,展現了隱居生活的甯靜與和諧。末句“不敢歌叢桂,知是淮王座上人”則巧妙地點出了主人公的高貴身份,增添了詩歌的神秘色彩。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曏往和贊美。

張昱

元明間廬陵人,字光弼,號一笑居士,又號可閒老人。歷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員外郎,行樞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壽安坊,屋破無力修理。明太祖徵至京,厚賜遣還。卒年八十三。有《廬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