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
人間良夜,是年年、八月中秋時節。萬古青天當此際,正要十分澄澈。何處浮雲,微茫黯淡,便把青光隔。憑欄三嘆,恨無長笛吹裂。
坐看蠟燭爭輝,青燈吐焰,負煞尊前客。待到譙樓初鼓後,不覺衣裳涼徹。試草新詞,憑風吹去,教向嫦娥說。須臾知道,廣寒推出明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酹江月:詞牌名,即「念奴嬌」。
- 良夜:美好的夜晚。
- 澄澈:清澈透明。
- 微茫:模糊不清的樣子。
- 青光:指月光。
- 憑欄:倚着欄杆。
- 長笛:一種樂器,此處指用長笛吹奏的音樂。
- 吹裂:形容笛聲激昂,彷彿能將空氣撕裂。
- 蠟燭爭輝:形容蠟燭的光亮與月光爭輝。
- 青燈:指油燈,因其火焰呈青色而得名。
- 負煞:辜負,對不起。
- 尊前客:指在座的朋友或客人。
- 譙樓:古代城門上的瞭望樓。
- 初鼓:指夜晚的第一次鼓聲,標誌着時間的流逝。
- 涼徹:透徹的涼意。
- 草:此處指寫作。
- 新詞:新作的詩詞。
- 嫦娥:中國神話中的月宮仙女。
- 廣寒:即廣寒宮,傳說中嫦娥居住的地方。
- 推出明月:形容月亮從雲層中露出,或指月亮升起。
翻譯
在這個美好的夜晚,是每年八月中秋的時候。萬古不變的青天在這個時刻,正需要十分的清澈透明。不知從何處飄來的浮雲,模糊黯淡,便把月光遮擋了。我倚着欄杆,三番五次地嘆息,遺憾沒有長笛可以將這空氣吹裂。
坐看蠟燭的光亮與月光爭輝,油燈吐出火焰,卻辜負了在座的客人。等到城門上的瞭望樓傳來初次的鼓聲後,不知不覺中衣裳已被涼意透徹。我試着寫下新的詩詞,讓風吹去,教給嫦娥聽。片刻之後,我知道,廣寒宮推出了明月。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箇中秋夜晚的景象,通過對月光的讚美和對浮雲的遺憾,表達了作者對美好時刻的珍惜和對完美景象的嚮往。詞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萬古青天」、「浮雲」、「青光」等,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結尾處「廣寒推出明月」一句,既是對自然景象的描繪,也隱含了對美好事物的期待和追求。整首詞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中秋月夜的獨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