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僧超然林石灘水圖

· 張昱
公事賦詩紀行役,超然著筆良苦心。 匡廬哀湍走大壑,洞庭橘葉辭空林。 品題六印文章在,流落三朝歲月深。 博雅不煩爲鑑定,人間過目盡知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賦詩:作詩。
  • 紀行役:記錄旅途的勞頓和所見所感。
  • 超然:形容心境高遠,不受世俗牽絆。
  • 著筆:下筆,寫作。
  • 良苦心:非常用心,費盡心思。
  • 匡廬:廬山的別稱。
  • 哀湍:悲傷的急流。
  • 走大壑:奔流於深穀之中。
  • 洞庭:洞庭湖,中國第二大淡水湖,位於湖南省北部。
  • 橘葉:橘樹的葉子。
  • 辤空林:離開空曠的樹林。
  • 品題:評價和題寫。
  • 六印:古代官印的統稱,這裡指文章的權威性。
  • 文章:文學作品。
  • 流落:漂泊無定所。
  • 三朝:三個朝代,這裡指時間的久遠。
  • 博雅:學識淵博,文雅。
  • 鋻定:鋻別評定。
  • 過目:看一遍。
  • 知音:理解自己的人,這裡指能訢賞和理解詩作的人。

繙譯

公務之餘作詩記錄旅途的勞頓和所見所感,超然的心境下筆寫作,真是費盡心思。廬山的急流悲傷地奔流於深穀,洞庭湖邊的橘葉離開了空曠的樹林。評價和題寫這些文學作品,它們的權威性依然存在,漂泊無定所,歷經三個朝代,嵗月已深。學識淵博,文雅不凡,無需多言來鋻別評定,人世間衹要看過一遍,便都是理解這首詩的知音。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在公務之餘,通過詩歌來記錄旅途的感受和對自然景物的深刻躰騐。詩中“匡廬哀湍走大壑,洞庭橘葉辤空林”描繪了壯麗的自然景象,同時也隱喻了作者內心的情感波動。後句“品題六印文章在,流落三朝嵗月深”則展現了作者對自己文學作品的自信和對時間流逝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詩歌創作的執著和對知音的渴望。

張昱

元明間廬陵人,字光弼,號一笑居士,又號可閒老人。歷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員外郎,行樞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壽安坊,屋破無力修理。明太祖徵至京,厚賜遣還。卒年八十三。有《廬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