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鬆贈沈大夫郎中科父

沈大夫,與汝遊兮,泰山登天門日觀之高峯。其上有五千年鬆,樛蟠挺屈撐虯龍。 鱗文剝蝕自成理,白日變態濤洶洶,胡爲強顏秦哉封。 鬆根茯苓雪似脂,山靈下閟神不馳,奇者或臂爲嬰兒。 沈大夫烹食之,肌發鬒澤雙瞳方。下招鬆間鶴,八極同遨翔。 君不見秋霜夜飛摧萬卉,香飄色墮俱泥滓。七十二主猶眼前,泰山五株青不死。 大夫者何赤松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樛蟠(jiū pán):形容樹木盤曲糾纏的樣子。
  • 挺屈:挺拔而彎曲。
  • 虯龍:古代傳說中的一種龍,這裏形容松樹的形態像龍。
  • 鱗文:指松樹皮上的紋理。
  • 剝蝕:因風化、侵蝕而逐漸損耗。
  • 洶洶:形容聲音大而混亂,這裏指松濤聲。
  • 茯苓:一種藥用菌類,常寄生在松樹根部。
  • (bì):關閉,這裏指深藏。
  • :這裏作動詞,意爲抱持。
  • 鬒澤(zhěn zé):頭髮濃密而有光澤。
  • 雙瞳方:雙眼明亮有神。
  • 八極:指極遠的地方。
  • 遨翔:自由地飛翔。
  • 萬卉:各種花草。
  • 泥滓(zǐ):泥土和渣滓,比喻卑微或污穢的東西。
  • 七十二主:指歷代統治者。
  • 赤松子:古代傳說中的仙人。

翻譯

沈大夫,與你同遊,登上泰山的天門,眺望日觀峯的高峯。峯頂上有五千年的古鬆,它們盤曲糾纏,挺拔而彎曲,如同撐起的虯龍。松樹皮上的紋理因風化而自成理,白日裏松濤聲洶涌澎湃,何必勉強去追求秦朝的封號呢。

松樹根部寄生着雪白的茯苓,山靈深藏,神氣不散,有的茯苓形狀奇特,像嬰兒一樣。沈大夫將其烹食,肌膚頭髮變得濃密有光澤,雙眼明亮有神。他召喚鬆間的鶴,一同在八極遨翔。

看那秋霜夜飛,摧毀了萬種花草,香氣消散,色彩凋零,都化作了泥土和渣滓。七十二代的統治者彷彿還在眼前,而泰山的五棵青松卻依然不死。沈大夫,你莫非就是那位赤松子。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泰山天門日觀峯上的古鬆,讚美了沈大夫與松樹共存的仙風道骨。詩中,古鬆的形象被賦予了生命力和歷史感,與沈大夫的仙人形象相得益彰。通過對比秋霜摧殘下的萬卉與歷經滄桑仍青翠不死的古鬆,表達了對於堅韌不拔、超越時空的精神追求的頌揚。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自然與生命的敬畏和讚美。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