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王孟端畫竹後
老可醉吸瀟湘色,吐出千枝萬枝碧。彭城才守詫墨派,一掃枯篁一千尺。
孟端自是琅玕裔,幅幅生綃露生氣。漓漇殘沈若有神,或穠或淡皆天真。
後來太常非其倫,自言遠步湖州塵,但恨無過梅道人。
聲華積漸背時口,遺蹟飄零落餘手。高閣如聆鸞鳳鳴,華堂瞥睹雲煙走。
君不見黔寧假王金如山,乞君片紙君仍慳。野人手植三萬個,落日清流相對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老可:指古代畫家文同,字與可,因其擅長畫竹,故稱「老可」。
- 瀟湘:指瀟水和湘水,泛指湖南一帶,這裏用來形容竹子的顏色。
- 彭城:地名,今江蘇徐州,這裏指代徐州的地方官員。
- 墨派:指畫竹的流派。
- 枯篁:指乾枯的竹子。
- 琅玕:美玉,比喻竹子。
- 生綃:生絲織成的薄紗,這裏指畫布。
- 漓漇:形容墨跡淋漓。
- 殘沈:殘留的墨跡。
- 太常:古代官名,這裏可能指當時的太常寺官員。
- 湖州:地名,今浙江湖州,古代著名竹畫產地。
- 梅道人:指宋代畫家梅堯臣,以畫竹著稱。
- 聲華:名聲和才華。
- 積漸:逐漸積累。
- 背時:不合時宜。
- 遺蹟:指留下的畫作。
- 飄零:散落,流失。
- 高閣:高樓。
- 鸞鳳:傳說中的神鳥,比喻美好的事物。
- 華堂:華麗的廳堂。
- 雲煙:比喻畫中竹子的意境。
- 黔寧:地名,今貴州。
- 假王:指地方的統治者。
- 慳:吝嗇。
- 野人:指隱居的人。
- 三萬個:形容竹子衆多。
- 清流:清澈的流水。
翻譯
老可醉心於吸取瀟湘的翠色,吐出千枝萬枝碧綠的竹子。彭城的官員誇耀自己的墨竹畫派,一揮而就,畫出千尺長的乾枯竹子。 孟端自然是畫竹的高手,每一幅畫都透露出生機。殘留的墨跡似乎有神,濃淡之間盡顯天真。 後來的太常官員難以與之相比,自言遠追湖州的畫竹傳統,只是遺憾未能超越梅道人。 名聲和才華逐漸不合時宜,留下的畫作散落在我手中。高樓上彷彿聽到鸞鳳的鳴叫,華麗的廳堂裏瞥見雲煙般的竹影。 你不見黔寧的統治者金如山,卻吝嗇於求得一張畫。隱居者親手種下三萬株竹子,夕陽下的清流與之相對,顯得格外閒適。
賞析
這首詩讚頌了王孟端畫竹的高超技藝,通過對比老可、彭城守、太常等不同畫家的風格,突出了孟端畫竹的生動與自然。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瀟湘色」、「琅玕裔」、「鸞鳳鳴」等,展現了竹子的美與畫家的情感。結尾通過對比黔寧假王的吝嗇與野人的閒適,表達了對真正藝術家的尊重和對自然生活的嚮往。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貞的其他作品
- 《 黎惟敬內翰沈嘉則張幼於諸君過弇州園分韻 》 —— [ 明 ] 王世貞
- 《 李子任俠好施予有古朱家劇孟風而文采勝之忽過餘下榻留連竟日其空谷之慰可知也因賦近體一章贈之 》 —— [ 明 ] 王世貞
- 《 贈陳簿 》 —— [ 明 ] 王世貞
- 《 經彭澤有懷陶公 》 —— [ 明 ] 王世貞
- 《 均美兄之分冝丞取道歸里 其二 》 —— [ 明 ] 王世貞
- 《 酬子相 》 —— [ 明 ] 王世貞
- 《 普晦去吏爲道人爲伯玉中丞募建肇林精舍值歲儉鮮應予辭晉臬未上聊出餘俸助之走筆短歌以贈 》 —— [ 明 ] 王世貞
- 《 朱定國解館歸明州贈之得三絕 》 —— [ 明 ] 王世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