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滹沱見蕃使列名

· 李益
漠南春色到滹沱,碧柳青青塞馬多。 萬里關山今不閉,漢家頻許郅支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滹沱:[hū tuó],河名,即滹沱河,在今河北省西部。
  • 塞馬:邊塞的馬。
  • 郅支:古代匈奴的一個部落,這裏指代匈奴。

翻譯

漠南的春色已經蔓延到了滹沱河畔,碧綠的柳樹下,青青的塞馬成羣。 萬里的關山今天不再緊閉,漢家朝廷頻頻許諾與匈奴和平共處。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春天邊塞的景象,通過「漠南春色到滹沱,碧柳青青塞馬多」的描寫,展現了邊塞春天的生機與活力。後兩句「萬里關山今不閉,漢家頻許郅支和」則表達了和平的願望,反映了唐朝與邊疆民族和解的國策。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既展現了邊塞的自然風光,又體現了詩人對和平的渴望。

李益

李益

李益,唐代詩人,字君虞,隴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後遷河南洛陽。大曆四年(769)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後棄官在燕趙一帶漫遊。以邊塞詩作名世,擅長絕句,尤其工於七絕。 ► 1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