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犀

· 岑參
江水初蕩潏,蜀人幾爲魚。 向無爾石犀,安得有邑居。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蕩潏 (dàng yù):波濤洶涌的樣子。
  • 蜀人:指古代居住在四川一帶的人。
  • 石犀: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獸,據說能夠鎮壓水患。
  • 邑居:城鎮和居民的住所。
  • 李太守:指李冰,戰國時期秦國的官員,曾任蜀郡太守,以治水著稱。
  • 伯禹:即大禹,中國古代著名的治水英雄。

翻譯

江水開始洶涌澎湃,四川的人們幾乎變成了魚。 如果沒有你的石犀,怎麼能有城鎮和居民的住所。 現在才知道李太守的功績,連大禹也比不上。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江水的洶涌和蜀人的困境,強調了石犀在鎮壓水患中的重要作用。詩中讚頌了李太守的治水功績,將其與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相提並論,表達了對其深深的敬意和讚揚。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對石犀和李太守的描繪,展現了人類與自然災害抗爭的勇氣和智慧。

岑參

岑參

岑參(cénshēn),唐代詩人,原籍南陽(今屬河南新野),遷居江陵(今屬湖北)。漢族,荊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時56歲,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其詩歌富有浪漫主義的特色,氣勢雄偉,想象豐富,色彩瑰麗,熱情奔放,尤其擅長七言歌行。 ► 4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