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丘員外題湛長史舊居

· 李益
昔降英王顧,屏身幽巖曲。 靈波結繁笳,爽籟赴鳴玉。 運轉春華至,歲來山草綠。 青松掩落暉,白雲竟空谷。 伊人撫遺嘆,惻惻芳又縟。 雲誰斆美香,分毫寄明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jiàng):降臨,這裏指受到英王的賞識。
  • 英王:尊貴的王。
  • 屏身:隱居。
  • 幽巖曲:幽深的山岩角落。
  • 靈波:神奇的水波。
  • 繁笳:繁複的笳聲,笳是一種古代樂器。
  • 爽籟:清脆的音響。
  • 鳴玉:玉器相擊的聲音,形容聲音清脆。
  • 運轉:四季更替。
  • 春華:春天的花朵。
  • 歲來:每年。
  • 青松:常綠的松樹。
  • 落暉:夕陽的餘暉。
  • 白雲:潔白的雲。
  • 空谷:無人的山谷。
  • 伊人:那個人,指丘員外。
  • 遺嘆:留下的嘆息。
  • 惻惻:悲傷的樣子。
  • 芳又縟:芳香而繁複。
  • 雲誰:誰。
  • (xiào):學習,效仿。
  • 美香:美好的香氣,比喻美好的品質或作品。
  • 分毫:極細微的部分。
  • 寄明牧:寄給明智的牧者,這裏可能指寄給有智慧和品德的人。

翻譯

昔日我曾受到英王的賞識,隱居在幽深的山岩角落。神奇的水波中迴盪着繁複的笳聲,清脆的音響如同玉器相擊。四季更替,春天的花朵綻放,每年山草都綠意盎然。青松掩映着夕陽的餘暉,潔白的雲朵在無人的山谷中飄蕩。那個人撫摸着留下的嘆息,悲傷而芳香繁複。誰能夠學習這種美好的香氣,將它細微地寄給明智的牧者。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隱居山中的景象,以及對往昔受到英王賞識的回憶。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意象,如靈波、繁笳、爽籟、春華、青松、白雲等,營造出一種幽靜而神祕的氛圍。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詩人表達了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美好品質的追求。詩的結尾提到將美好的香氣寄給明智的牧者,暗示了詩人希望自己的作品和思想能夠被有智慧和品德的人所理解和珍視。

李益

李益

李益,唐代詩人,字君虞,隴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後遷河南洛陽。大曆四年(769)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後棄官在燕趙一帶漫遊。以邊塞詩作名世,擅長絕句,尤其工於七絕。 ► 1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