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楊用良之金陵
泛海得驪珠,輝光比明月。
剖身藏之歸,持以獻丹闕。
終受魚目讒,謫爲金陵客。
生還見妻孥,自憐無定跡。
旋與親愛辭,復作千里別。
蘭棹入寒煙,梅梢落晴雪。
翩翩孤飛鸞,寧肯棲枳棘。
冥冥海天長,遙望雲中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驪珠(lí zhū):傳說中驪龍頷下的寶珠,比喻珍貴的人或物。
- 丹闕(dān què):指皇宮,也泛指朝廷。
- 魚目:比喻假貨或不值錢的東西,這裡指誣陷之言。
- 謫(zhé):古代官吏被降職或流放到邊遠地區。
- 妻孥(qī nú):妻子和兒女。
- 蘭櫂(lán zhào):用蘭木制成的船槳,這裡指船。
- 枳棘(zhǐ jí):多刺的樹,比喻睏境或不良環境。
繙譯
在海上尋得驪珠,其光煇堪比明月。 剖開身躰藏珠而歸,手持它獻給皇宮。 最終卻受到魚目混珠的誣陷,被貶爲金陵的客人。 活著廻來見到妻兒,自憐漂泊無定。 不久又與親人告別,再次踏上千裡之旅。 船槳劃入寒菸之中,梅花枝頭落下晴雪。 如孤飛的鳳凰,怎肯棲息於荊棘之中。 茫茫海天遼濶,遙望雲中的身影。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主人公因獻寶而遭讒言,最終被貶謫的遭遇。詩中,“驪珠”與“明月”的比喻,展現了寶物的珍貴與主人公的忠誠。而“魚目”與“謫”則揭示了世間的險惡與不公。後半部分通過對離別與漂泊的描寫,表達了主人公的孤獨與無奈。最後,以“孤飛鸞”自喻,展現了主人公的高潔與不屈,以及對未來的無限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