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前韻感事二首

金烏日日東飛西,滔滔綠水流長溪。 流波一去不復返,逐日恨無八駿蹄。 窮理達生獨孔子,嘆夫逝者如斯水。 歲不我與其奈何,兩鬢星星尚如此! 曩時鑿破藩垣重,澤民濟世學英雄。 風雲未會我何往,天地大否途難通。 霜匣神劍蒼龍直,切玉如泥長數尺。 利器深藏人未知,豐城埋沒神光寂。 讀書一目下數行,金石其心學正常。 學術忠義兩無用,道之將喪予憂惶。 有意攀龍不得上,徒勞牙角拔犀象。 唯思仁義濟蒼生,豈爲珍羞列方丈。 簞瓢陋巷甘孤窮,鴻鵠安與燕雀同。 天與之纔不與地,反令豎子成其功。 安得光明依日月,功名未立頭如雪。 問君此錯若爲多,使盡二十四州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金烏:古代神話中的神鳥,常用來指代太陽。
  • 八駿蹄:傳說中周穆王的八匹駿馬,這裏比喻快速。
  • 窮理達生:深入探究事物的道理,達到生命的極致。
  • 鑿破藩垣:打破界限,突破限制。
  • 風雲未會:時機未到,未能遇到合適的機會。
  • 天地大否:天地閉塞,比喻時局艱難。
  • 霜匣神劍:比喻隱藏的才能或力量。
  • 豐城埋沒:指才能被埋沒。
  • 金石其心:比喻堅定不移的心志。
  • 道之將喪:指道德或理想的衰敗。
  • 有意攀龍:比喻有意追求高位或成功。
  • 珍羞列方丈:指奢侈的飲食。
  • 簞瓢陋巷:比喻簡樸的生活。
  • 鴻鵠安與燕雀同:比喻高遠志向的人與平凡之人不同。
  • 天與之纔不與地:指天賦予了才能,但沒有給予施展才華的舞臺。
  • 功名未立頭如雪:指尚未成就功名,但已年老。
  • 二十四州鐵:比喻極大的努力或代價。

翻譯

太陽每天東昇西落,綠水滔滔不息地流過長溪。流水一去不復返,我追逐太陽,卻恨沒有八駿馬那樣的速度。只有孔子能深入探究生命的極致,嘆息逝去的時間如同流水。歲月不等人,兩鬢已斑白,我又能如何!

曾經打破界限,澤民濟世,學習英雄。但時機未到,我該何去何從?天地閉塞,道路難通。我像霜匣中的神劍,蒼龍般直,鋒利無比,卻深藏不露,無人知曉,如同豐城中的寶劍被埋沒,神光黯淡。

我讀書一目十行,心志堅定如金石,學習正道。但學術和忠義似乎都無用,我憂慮道德的衰敗。我有意追求高位,卻未能成功,徒勞地努力。我只願以仁義救助蒼生,而非追求奢侈的生活。

我寧願在陋巷中過着簡樸的生活,與燕雀不同,我有鴻鵠之志。天賦予了我才能,卻沒有給予施展的舞臺,反而讓那些平庸之輩成就了功名。我渴望光明,但功名未立,頭已如雪。我問自己,這樣的錯誤有多少?即使使盡全力,也難以挽回。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對未能施展才華的遺憾以及對道德衰敗的憂慮。詩中,作者通過比喻和象徵,如「金烏」、「八駿蹄」、「霜匣神劍」等,形象地描繪了自己的內心世界和對時局的感慨。同時,詩中也透露出作者對簡樸生活和高遠志向的追求,以及對仁義救助蒼生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堅定的信念。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

金元間義州弘政人,字晉卿,號湛然居士。契丹族。耶律履子。博極羣書,旁通天文、地理、律歷、術數及釋老、醫卜之說。金末闢爲左右司員外郎。元太祖定燕,召見,處之左右。呼爲長髯人(蒙語:吾圖撒合裏),每征討,必命之卜。太宗即位,命爲主管漢人文書之必闍赤,漢稱中書令,事無鉅細,皆先白之。定君臣禮儀;反對以漢地爲牧場之議,立燕京等十路徵收課稅使,建立賦稅制度;請軍民分治,州縣長吏治民事,萬戶府理軍政,課稅所管錢穀。太宗五年入汴時,請廢“攻城不降,矢石一發即屠城”之制。九年,定以經義、詞賦、策論取士之制。乃馬真後稱制時,漸失信任,抑鬱而死。卒諡文正。有《湛然居士集》等。 ► 7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