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紀事
今日稍清適,獨出城西村。
感時經喪亂,風物異郊原。
林摧見平陸,寺破留頹垣。
高亭化莽墟,華屋成蔬園。
徘徊在中路,偶聽農老言。
新苗未入土,苗草日已蕃。
丁男赴徵調,期令集轅門。
況乃乏牛力,辛苦難具論。
我聞增慘愴,無策拯元元。
身老不能耕,焉敢飫盤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稍:稍微。
- 清適:清靜舒適。
- 喪亂:戰亂。
- 風物:風景和物品,指地方特色。
- 摧:摧燬。
- 平陸:平坦的土地。
- 頹垣:倒塌的牆壁。
- 莽墟:荒廢的遺址。
- 華屋:華麗的房屋。
- 蔬園:菜園。
- 徵調:征召和調遣。
- 轅門:古代軍營的門。
- 乏:缺乏。
- 牛力:牛的勞動力。
- 慘愴:悲傷。
- 元元:百姓。
- 飫:飽食。
- 磐飧:飯菜。
繙譯
今天我稍微感到清靜舒適,獨自一人走出城西的村莊。感慨時代經歷戰亂,郊外的風景和物品都與往日不同。樹林被摧燬,露出了平坦的土地;寺廟破敗,衹賸下倒塌的牆壁。高高的亭子變成了荒廢的遺址,華麗的房屋變成了菜園。我在中途徘徊,偶然聽到辳夫老人的話。新苗還未種入土中,襍草卻日益茂盛。壯丁被征召去服役,命令他們聚集在軍營門口。何況還缺乏牛的勞動力,辛苦難以言說。我聽後感到更加悲傷,沒有辦法拯救百姓。我自己老了不能耕種,又怎能安心喫飽飯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戰亂後城西村莊的荒涼景象,通過對比昔日繁華與今日廢墟,表達了詩人對時代變遷和百姓苦難的深切感慨。詩中,“林摧見平陸,寺破畱頹垣”等句,以具象的描寫展現了戰亂的破壞力,而“我聞增慘愴,無策拯元元”則直抒胸臆,傳達了詩人對百姓疾苦的同情與無力感。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深厚的人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