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菊坡汪判丞

襟期坡上菊,稟得一天秋。 德述須銀管,詩吟聳玉樓。 不關心富貴,愛隱跡林丘。 只恐符商夢,桃源莫可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襟期:抱負,志向。
  • 稟得:承受,獲得。
  • 德述:道德的闡述。
  • 銀管:指精美的書寫工具。
  • 聳玉樓:形容詩文高雅,如同聳立的玉樓。
  • 隱跡:隱居,隱退。
  • 林丘:山林,指隱居之地。
  • 符商夢:指官職的任命,源自商朝的符命制度。
  • 桃源:指理想中的隱居之地,源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翻譯

志向如同山坡上的菊花,承受着秋天的氣息。 道德的闡述需要精美的筆墨,詩文高雅如同聳立的玉樓。 不關心世俗的富貴,喜愛隱居在山林之中。 只怕官職的任命會打破夢境,理想的桃源之地將無法停留。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富貴的淡漠。詩中,「襟期坡上菊」以菊花象徵高潔的志向,「稟得一天秋」則進一步以秋天的氣息來比喻這種志向的成熟與深沉。後句通過對「德述」和「詩吟」的描述,展現了詩人對精神生活的追求。結尾的「桃源莫可留」則透露出詩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生活的渴望,同時也表達了一種對未來可能變化的憂慮。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詩人的隱逸情懷和對理想生活的執着追求。

楊公遠

宋末元初徽州歙縣人,字叔明,號野趣。工詩善畫。有《野趣有聲畫》。 ► 4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