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旅中

往來蕭寺幾經年,時向僧窗聽說禪。 一事不成空老去,三椽聊寓幸安眠。 詩篇冰雪無蔬氣,粥飯齏鹽有道緣。 欲卜歸期猶未定,況聞綠樹有啼鵑。
拼音

所属合集

#四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蕭寺:指佛寺。
  • 僧窗:僧人的居室或寺院的窗戶。
  • 說禪:談論禪理。
  • 三椽:指簡陋的房屋。椽,屋樑上的木條。
  • 齏鹽:指簡單的食物。齏,細碎的醃菜或醬菜;鹽,食鹽。
  • 道緣:與道教或佛教的緣分。
  • 卜歸期:預測或決定回家的日期。
  • 啼鵑:杜鵑鳥的啼叫聲。

翻譯

多年來,我時常往來於佛寺之間,不時在僧人的窗邊聆聽禪理。 一事無成,只能空自老去,幸好有三間簡陋的屋子,讓我得以安眠。 我的詩篇如同冰雪般純淨,沒有世俗之氣,而我的飲食簡單,只有粥飯和醃菜,這或許是我與道家或佛家的緣分。 我想要預測回家的日期,但還未確定,此時只聽到窗外綠樹中杜鵑的啼叫聲。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在旅途中對生活的感慨和對歸家的渴望。詩中,「往來蕭寺」和「時向僧窗聽說禪」描繪了作者與佛寺的深厚關係,以及他對禪理的追求。而「一事不成空老去」則透露出作者對未能實現理想的遺憾。儘管如此,作者仍慶幸有簡陋的住所可以安眠,詩篇保持純淨,生活簡樸,體現了他的超脫與淡泊。結尾的「欲卜歸期猶未定」和「綠樹有啼鵑」則增添了一絲無奈和思鄉之情,使詩的情感更加豐富和深沉。

楊公遠

宋末元初徽州歙縣人,字叔明,號野趣。工詩善畫。有《野趣有聲畫》。 ► 4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