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 黃玠
相見漢皋晚,相思湘水春。 若非捐佩者,定是解珠人。 根頭春已動,枝面雪渾消。 稱是黃金屋,尋常貯阿嬌。 南枝已先暖,北枝猶苦寒。 笛中吹不盡,畫裏得相看。 故人不可見,梅花如故人。 相思隔明月,獨吟逄早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漢皋(hàn gāo):地名,在今湖北省襄陽市。
  • 捐佩:指女子將佩玉贈給心愛的人,表示愛慕。
  • 解珠:解下珠飾,比喻女子對男子的愛慕。
  • 黃金屋:比喻富貴之家。
  • 阿嬌:漢武帝劉徹的皇后,此處泛指美女。
  • 南枝:指向陽的枝條。
  • 北枝:指背陰的枝條。
  • 笛中:指笛聲中。
  • 畫裏:指畫中。

翻譯

相見於漢皋之地已晚,相思之情如湘水春波。 若非那位捐玉佩的女子,定是解下珠飾的佳人。 梅樹根部春意已動,枝頭的雪已漸漸消融。 這般富貴之地,常貯藏着如阿嬌般的美人。 向陽的枝條已先感受到溫暖,背陰的枝條仍感寒冷。 笛聲中吹不盡的情感,畫中得以細細觀賞。 故人無法相見,梅花卻如故人一般。 相思之情隔着明月,獨自吟詠在這早春時節。

賞析

這首作品以梅花爲載體,表達了深切的相思之情。詩中通過「漢皋」、「湘水」等地理意象,營造出一種遙遠而美麗的背景,增強了相思的情感深度。後文以梅花的生長變化,比喻情感的起伏與堅韌,尤其是「南枝已先暖,北枝猶苦寒」一句,巧妙地描繪了梅花在不同環境下的生命狀態,同時也隱喻了人的情感體驗。結尾處,梅花成爲了故人的象徵,使得相思之情更加深沉而真摯。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細膩,是一首優秀的抒情詩。

黃玠

元慶元定海人,字伯成,號弁山小隱。黃震曾孫。幼勵志操,不隨世俗,躬行力踐,以聖賢自期。隱居教授,孝養雙親。晚年樂吳興山水,卜居弁山。卒年八十。有《弁山集》、《知非稿》等。 ► 3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