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永上人

· 黃玠
大休和尚少年日,盡遺俗緣甘獨孤。人間紛紛臭如帤,此身不可一日居。 黃金嫋蹄明月珠,美人如花繡襠襦。收拾衆有歸元無,不忍頭顱生髮須。 即以宅舍爲菴廬,袈裟折那衣五銖。麻鞋蒲龕坐結趺,口中波羅天竺書,高蹈萬古隘九區。 繞屋青青種春蔬,焉能食肉更食魚。優曇花開滿前除,空色兩忘心澹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大休和尚:指詩中的主人公,一位出家人。
  • 盡遺俗緣:完全拋棄世俗的牽絆。
  • 獨孤:孤獨。
  • (rú):破舊的布。
  • 黃金嫋蹄:形容黃金飾品。
  • 明月珠:珍貴的珠寶。
  • 繡襠襦:繡有花紋的褲子。
  • 歸元無:迴歸到空無的狀態。
  • 不忍頭顱生髮須:不願意留髮須,表示決心出家。
  • 菴廬:簡陋的住所。
  • 袈裟折那衣五銖:袈裟是僧人的法衣,五銖是古代的重量單位,這裏指袈裟的重量。
  • 麻鞋蒲龕:麻鞋和蒲草編制的坐墊。
  • 結趺:佛教徒的坐姿,即盤腿坐。
  • 波羅天竺書:指佛教經典。
  • 高蹈:超脫世俗。
  • 隘九區:形容其高遠的境界。
  • 優曇花開:優曇花是佛教中象徵吉祥的花。
  • 滿前除:開滿了前面。
  • 空色兩忘:忘卻了空與色的分別,指達到了一種超脫的境界。
  • 心澹如:心境平靜如水。

翻譯

大休和尚年輕時,便決心拋棄一切世俗的牽絆,甘願孤獨。世間的一切都如破布般臭不可聞,這樣的生活一天也不願再過。黃金飾品和珍貴的珠寶,美麗的女子穿着繡花的褲子,這些繁華富貴都被他視爲無物,不願再留戀。他不願讓自己的頭髮生長,決心出家。於是,他將自己的住所改爲簡陋的菴廬,穿上袈裟,重量不過五銖。他穿着麻鞋,坐在蒲草編制的坐墊上,口中唸誦着佛教經典,超脫世俗,達到了一種高遠的境界。他在屋子周圍種滿了青青的春蔬,不再吃肉和魚。優曇花開滿了前面,他忘卻了空與色的分別,心境平靜如水。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決心出家的和尚的生活和心境。詩中,「大休和尚」通過拋棄世俗的繁華富貴,選擇了一種簡樸、孤獨的生活方式,表達了對世俗的厭倦和對精神追求的執着。詩中的意象如「黃金嫋蹄明月珠」、「美人如花繡襠襦」與「麻鞋蒲龕」、「優曇花開」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主人公的超脫與清淨。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出世生活的嚮往和對精神世界的追求。

黃玠

元慶元定海人,字伯成,號弁山小隱。黃震曾孫。幼勵志操,不隨世俗,躬行力踐,以聖賢自期。隱居教授,孝養雙親。晚年樂吳興山水,卜居弁山。卒年八十。有《弁山集》、《知非稿》等。 ► 3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