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謁 (yè):拜訪。
- 崖翁:指方吏部,即方回,字崖,元代文學家。
- 底事:何事,何以。
- 姓名香:名聲遠揚,如香氣四溢。
- 照世:照耀世間,喻指影響深遠。
- 葭塢 (jiā wù):蘆葦叢生的水邊地。
- 繭窩:指墓地,比喻死者安息之地。
- 埋玉:比喻埋葬才子。
- 黯斜陽:昏暗的夕陽,形容墓地的淒涼景象。
- 碑刊:刻在碑上的文字。
- 地記:地誌,地方誌。
- 甃蝕 (zhòu shí):磚石被侵蝕。
- 苔痕:苔蘚的痕跡。
- 去後荒:離開後變得荒涼。
- 一炷爐薰:一爐香菸,指祭拜時焚香。
- 瞻敬:瞻仰致敬。
- 九迴腸:形容極度悲傷。
翻譯
拜訪秋崖先生方吏部的墓地,借用斗山的韻腳。
崖翁何以名聲如此香遠,他的文章照耀世間,如同日月之光。 蘆葦叢生的水邊地,留下了荷花上的曉露,墓地埋葬了才子,斜陽下顯得淒涼。 碑上刻着他生前撰寫的方誌,磚石被侵蝕,苔蘚的痕跡顯露出墓地已荒涼。 祭拜時焚香,瞻仰致敬後,讓人感到極度悲傷,心中糾結不已。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秋崖先生方吏部的深切懷念和敬仰。詩中,「崖翁底事姓名香」一句,既讚揚了方吏部的名聲,又暗含對其文章的推崇。通過「葭塢留荷啼曉露,繭窩埋玉黯斜陽」的描繪,詩人將墓地的淒涼景象與方吏部的才情相結合,表達了對逝去才子的哀思。結尾的「一炷爐薰瞻敬罷,教人空結九迴腸」則深刻地抒發了詩人對逝者的無盡懷念和悲傷。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充分展現了元代詩歌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