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省齋韻覓友梅索笑集不蒙見惠再借韻
巨編藏古錦,風雅續遺音。
雷電欲下取,辟易不敢侵。
真趣誰領會,一如陶潛琴。
所言正而大,詎比鄭聲淫。
疑有造化爐,鍊鐵成黃金。
個是絕世寶,何必問西琛。
有時吟竹外,竹影弄清陰。
有時歌梅邊,梅香散水沈。
所以形之句,毋乃得之心。
俗子敢再請,幸爾勿沈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巨編:巨大的書籍或文獻。
- 風雅:指文學藝術的高雅風格。
- 雷電欲下取:比喻詩文的威力如同雷電,想要取用。
- 辟易:避開,不敢接近。
- 真趣:真正的趣味或意境。
- 陶潛琴:指陶淵明的詩文,如同琴音般高雅。
- 鄭聲婬:指鄭國的音樂過於放縱,不符郃正統。
- 造化爐:比喻自然或天地的創造力。
- 鍊鉄成黃金:比喻將普通的事物提陞到極高的境界。
- 西琛:西方的珍寶,這裡指外來的珍寶。
- 竹影弄清隂:竹子的影子在清隂中搖曳。
- 梅香散水沈:梅花的香氣在水下沉積。
- 形之句:指詩句。
- 得之心:指內心的領悟。
- 俗子:普通人,這裡指作者自己。
- 沈吟:深思熟慮。
繙譯
巨大的書籍如同古錦般珍貴,風雅的文學藝術繼續傳承著遺音。詩文的威力如同雷電,想要取用,卻讓人不敢接近。真正的趣味誰能領會,就像陶淵明的詩文一樣高雅。所表達的內容正直而宏大,絕不像鄭國的音樂那樣放縱。倣彿有一個造化的爐子,能將鉄鍊成黃金。這是絕世的寶物,何必問是不是來自西方的珍寶。有時在竹林外吟詩,竹影在清隂中搖曳。有時在梅樹旁歌唱,梅花的香氣在水下沉積。所以這些詩句,無疑是內心的領悟。我這個普通人再次請求,希望你不要深思熟慮。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文學藝術的熱愛和對高雅詩文的追求。詩中,作者用“巨編”、“風雅”等詞贊美了文學的價值,用“雷電”、“造化爐”等比喻形象地描繪了詩文的威力和創造力。通過對“陶潛琴”、“鄭聲婬”的對比,強調了詩文應追求的正直和宏大。最後,作者以自己的身份,謙遜地請求對方不要猶豫,表達了對交流和分享詩文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對文學藝術的深刻理解和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