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水西次吳秋澗韻

鬆陰石徑絕纖埃,緩步行春得得來。 風景一川詩料足,樓臺兩岸畫圖開。 山花亂插髼鬆鬢,村酒頻傾瀲灩杯。 扶醉歸來天欲莫,數聲鼓角又相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水西: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吳秋澗: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或同遊者。
  • 絕纖埃:完全沒有塵埃。纖埃,微小的塵埃。
  • 得得:形容步履輕快。
  • 一川:一片,一帶。
  • 髼鬆鬢:形容頭髮蓬鬆散亂。髼鬆,蓬鬆的樣子。
  • 瀲灩:形容水波盪漾,這裏形容酒杯中的酒波光粼粼。
  • 扶醉:扶着醉酒的人。
  • :同「暮」,傍晚。
  • 鼓角:古代軍中用來報時的鼓和號角。

翻譯

在松樹的陰影下,沿着石徑行走,完全沒有塵埃,步履輕快地來到這裏。這裏的風景如同一幅畫卷,詩意盎然,兩岸的樓臺景色如畫。山花隨意地插在蓬鬆的頭髮中,村中的酒頻頻倒入波光粼粼的杯中。扶着醉酒的人歸來,天色已晚,這時又傳來鼓角聲,催促着夜晚的來臨。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游水西時的所見所感,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春日的美景和悠閒的心情。詩中「鬆陰石徑絕纖埃」一句,既描繪了環境的清幽,也反映了詩人內心的寧靜。後文通過對山花、村酒的描寫,進一步以物喻情,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對閒適生活的嚮往。結尾的「扶醉歸來天欲莫,數聲鼓角又相催」則巧妙地將自然景色與時光流轉相結合,增添了詩意的深度。

楊公遠

宋末元初徽州歙縣人,字叔明,號野趣。工詩善畫。有《野趣有聲畫》。 ► 4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