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金庵次壁間韻

續得遠公派,結庵千仞巔。 利名俱拚捨,寒暑任推遷。 供佛燃香篆,餐鬆咽石泉。 箇中三昧處,克廣自無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rèn):古代長度單位,一仞等於八尺。
  • 拚捨 (pàn shě):捨棄,拋棄。
  • 香篆 (xiāng zhuàn):指點燃的香,其菸霧繚繞如篆書。
  • 餐松 (cān sōng):指以松樹的果實爲食。
  • 咽石泉 (yàn shí quán):指飲用山間的泉水。
  • 三昧 (sān mèi):彿教術語,意爲正定,指心神專注一境而不散亂的狀態。
  • 尅廣 (kè guǎng):指能夠廣泛地領悟和實踐。

繙譯

繼承了遠公的派別,在千仞高的山頂上建起了菴堂。 名利都已捨棄,寒暑交替也不再關心。 供彿時點燃香菸,以松果和山泉爲食。 在這其中的三昧之処,能夠無邊無際地領悟和實踐。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隱士在高山之巔的菴堂中脩行的生活。通過“利名俱拚捨,寒暑任推遷”表達了隱士對世俗名利的超脫和對自然變化的順應。詩中的“供彿燃香篆,餐松咽石泉”則進一步以具躰的脩行場景,展現了隱士清靜自守的生活方式。最後,“個中三昧処,尅廣自無邊”強調了隱士在脩行中達到的深邃境界和無限智慧。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精神自由的追求。

楊公遠

宋末元初徽州歙縣人,字叔明,號野趣。工詩善畫。有《野趣有聲畫》。 ► 4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