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晴

歲序從教自改更,老天有意活蒼生。 一冬晴暖雨全少,三日陰寒雪不成。 謾擁地爐然榾柮,每憂時事驗欃槍。 庭前問訊枯梅樹,怕有南枝綻玉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歲序:指年月時序。
  • 從教:聽任,任憑。
  • 老天:指自然界的主宰,天意。
  • 蒼生:指百姓,衆生。
  • 晴暖:晴朗溫暖。
  • 陰寒:陰冷寒冷。
  • :空,徒然。
  • 地爐:地上挖小坑,四周用磚石砌成的生火取暖的設備。
  • 榾柮(gǔ duò):木柴塊,樹根疙瘩,可代炭用。
  • 時事:當前的重大事情或客觀形勢。
  • 欃槍(chán qiāng):彗星的別稱,古人認爲是凶兆。
  • 問訊:詢問,打聽。
  • 枯梅:乾枯的梅花樹。
  • 南枝:指向陽的枝條,常用來比喻溫暖的地方。
  • 玉英:指梅花的花蕾。

翻譯

年月時序任憑它自然更迭,老天似乎有意要救助衆生。 整個冬天晴朗溫暖,雨水稀少,連續三日陰冷,卻未見雪花飄落。 空自擁着地爐燒着木柴取暖,每每擔憂時事,觀察彗星以驗吉凶。 在庭前詢問那乾枯的梅花樹,擔心向陽的枝條上是否已有玉英綻放。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冬日晴暖的景象,通過對比晴暖與陰寒的天氣,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變化的敏感和對時事的憂慮。詩中「老天有意活蒼生」一句,體現了詩人對天意的敬畏和對民生的關懷。末句「庭前問訊枯梅樹,怕有南枝綻玉英」則巧妙地將自然景象與時事聯繫起來,以梅花的綻放預示着春天的到來,也隱喻着對時局好轉的期盼。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時事的深刻感悟。

楊公遠

宋末元初徽州歙縣人,字叔明,號野趣。工詩善畫。有《野趣有聲畫》。 ► 4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