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

門外霜風獵獵聲,擁爐坐對一燈明。 閒思浮世古今事,倦聽荒城長短更。 滿榻詩書終有味,半生名利竟無成。 從人笑我衣冠別,雖不趨時卻自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獵獵:形容風聲或旗幟被風吹動的聲音。
  • 擁爐:圍坐在火爐旁。
  • 閒思:閒暇時的思考。
  • 浮世:人世間的繁華與變遷。
  • 長短更:古代夜間報時的方式,長聲和短聲交替表示不同的時辰。
  • 衣冠:指服飾和帽子,這裏引申爲外表或社會地位。
  • 趨時:追求時尚或迎合時俗。

翻譯

門外,寒風帶着霜氣呼嘯作響,我圍坐在火爐旁,對着一盞明亮的燈。 閒暇時思考着人世間的古今變遷,疲倦時聽着遠處荒城傳來的長短更聲。 滿牀的詩書終究有着無窮的趣味,半生的追逐名利卻終究一事無成。 人們或許會嘲笑我的衣着與衆不同,但我雖不追求時尚,卻自有一份清高。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夜晚獨坐的場景,通過對比詩書與名利,表達了詩人對精神追求的重視和對世俗名利的超然態度。詩中的「門外霜風獵獵聲」與「擁爐坐對一燈明」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詩人內心的寧靜與外界的喧囂。後兩句則直接抒發了詩人對詩書生活的熱愛和對名利追逐的失望,展現了詩人獨立不羣、清高自守的人格特質。

楊公遠

宋末元初徽州歙縣人,字叔明,號野趣。工詩善畫。有《野趣有聲畫》。 ► 4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