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未元日

桃板休題只任真,也無艱苦與悲辛。 屠蘇後飲身雖老,毛穎頻揮道不貧。 昨夜燈花今歲兆,今朝元日昨宵春。 邇來時俗全非古,烏帽長衫能幾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癸未:指干支紀年中的癸未年。
  • 元日:農曆新年的第一天。
  • 桃板:指用桃木製成的符咒,古人常在新年時掛在門上以辟邪。
  • 屠蘇:一種酒,古人常在新年時飲用,據說可以辟邪。
  • 毛穎:指毛筆,這裏比喻書寫。
  • :揮毫,即書寫。
  • 燈花:指油燈中的燈芯燃燒時產生的火花,古人認爲這是吉兆。
  • 元日:這裏指新年的第一天。
  • 邇來:近來。
  • 時俗:當時的風俗習慣。
  • 烏帽長衫:古代士人的服飾,這裏指保持古風的人。

翻譯

在新年的桃木符上不必再題寫祈願,只願真實自在,沒有艱辛和悲傷。 雖然年老,但仍堅持在飲屠蘇酒後才安睡,頻繁揮動毛筆,表明我的生活並不貧乏。 昨夜燈花預示着新年的好兆頭,今天早晨已是新年的第一天,昨夜已是春天的開始。 近來的時俗已與古時大不相同,還能有多少人穿着烏帽長衫,保持着古風呢?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述元日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時俗變遷的感慨和對古風的懷念。詩中「桃板休題只任真」一句,展現了作者追求真實自在的生活態度。後文通過對屠蘇酒、毛筆的提及,以及對燈花和元日的描繪,進一步以物喻情,抒發了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和對現實變遷的無奈。結尾的「烏帽長衫能幾人」更是深刻反映了作者對傳統文化的珍視和對時代變遷的深刻認識。

楊公遠

宋末元初徽州歙縣人,字叔明,號野趣。工詩善畫。有《野趣有聲畫》。 ► 4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