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蘭皋秋感

向晚郊墟送嫩涼,徵鴻點點又南翔。 年光迅似離弦箭,世事艱於上水航。 月不冷炎來戶牖,詩多悽怨感蛩螿。 秋容莫道全蕭索,籬菊芙蓉競試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向晚(xiàng wǎn):傍晚。
  • 郊墟(jiāo xū):郊外的廢墟。
  • 嫩涼(nèn liáng):輕微的涼意。
  • 徵鴻(zhēng hóng):遠行的大雁。
  • 南翔(nán xiáng):向南飛翔。
  • 年光(nián guāng):時光。
  • 離弦箭(lí xián jiàn):比喻時間流逝得快。
  • 上水航(shàng shuǐ háng):逆流而上,比喻事情困難。
  • 戶牖(hù yǒu):窗戶。
  • 悽怨(qī yuàn):悲傷怨恨。
  • 蛩螿(qióng jiāng):蟋蟀和蟬。
  • 蕭索(xiāo suǒ):蕭條冷落。
  • 籬菊(lí jú):籬笆旁的菊花。
  • 芙蓉(fú róng):荷花。

翻譯

傍晚時分,郊外的廢墟送來了輕微的涼意,遠行的大雁點點,又開始向南飛翔。時光流逝得如此迅速,就像離弦的箭一樣,而世事的艱難,卻比逆流而上還要困難。月亮不再帶着夏日的炎熱,而是來到了窗戶邊,詩中充滿了悲傷怨恨,感動了蟋蟀和蟬。秋天的景色不要說全是蕭條冷落的,籬笆旁的菊花和荷花都在競相展示它們的妝容。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秋天傍晚的景色,通過對大雁南飛、時光流逝、世事艱難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易逝和人生艱難的感慨。詩中「年光迅似離弦箭,世事艱於上水航」巧妙地運用比喻,形象地表達了時間的快速流逝和生活的艱辛。後兩句則通過描繪月光的清涼和秋蟲的哀鳴,進一步加深了秋天的淒涼氛圍。然而,詩的結尾卻以籬菊和芙蓉的競豔,爲蕭索的秋景增添了一抹生機和色彩,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對自然美的欣賞。

楊公遠

宋末元初徽州歙縣人,字叔明,號野趣。工詩善畫。有《野趣有聲畫》。 ► 4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