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薄酒奉別吳季良二首

· 黃玠
薄薄酒,可杯勺,粗粗布,宜浣濯,醜婦耐貧勤織作。 我無南陽諸葛田,赤手欲探蛟龍淵。曲中箜篌十四弦,河水東流心惘然。 角上蝸牛且酣戰,鶴脛自長鳧自短。井蛙海鱉相譏嘲,何似雕鴳俱逍遙。 八珍之味不如良友,千金之富不如佳兒。百年一息萬世癡,龐公未爲無所遺。 南山有木木有枝,根如盤石不可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薄薄酒:淡酒。
  • 杯勺:指少量飲酒。
  • 粗粗布:粗糙的布料。
  • 浣濯:洗滌。
  • 南陽諸葛田:指諸葛亮隱居南陽時的田地,這裏比喻安逸的生活。
  • 赤手:空手,無準備。
  • 蛟龍淵:深不可測的水域,比喻困難重重。
  • 箜篌:古代的一種絃樂器。
  • 惘然:心中若有所失的樣子。
  • 角上蝸牛:比喻微不足道的小事。
  • 鶴脛:鶴的腿,比喻長。
  • 鳧自短:野鴨的腿,比喻短。
  • 井蛙海鱉:比喻見識短淺的人。
  • 雕鴳:雕和鴳,兩種鳥,比喻不同的人。
  • 八珍:指珍貴的食物。
  • 良友:好朋友。
  • 佳兒:好孩子。
  • 一息:一口氣,比喻短暫的時間。
  • 龐公:指龐統,三國時期的名士。
  • 盤石:大石頭,比喻堅固不動。

翻譯

淡酒雖淡,卻足以讓人小酌;粗布雖粗,卻適合洗滌,醜陋的妻子能耐得住貧窮,勤勞地織布。我沒有像諸葛亮在南陽那樣的田地,空手想要探索深不可測的龍淵。曲中的箜篌彈奏着十四弦,河水向東流去,我心中感到若有所失。

角上的蝸牛還在爭鬥,鶴的腿自然長,野鴨的腿自然短。井裏的蛙和海里的鱉相互嘲笑,哪裏比得上雕和鴳都自由自在。八珍的美味不如一個好朋友,千金的財富不如一個好孩子。百年的生命轉瞬即逝,萬世的癡迷,龐統也不是沒有留下什麼。

南山上的樹木枝繁葉茂,根深蒂固不可動搖。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淡酒、粗布、醜妻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簡樸生活的嚮往和對物質慾望的淡漠。詩中運用了對比和比喻,如「南陽諸葛田」與「蛟龍淵」,「井蛙海鱉」與「雕鴳」,形象地展示了詩人對世事的深刻洞察和對自由生活的渴望。最後,以南山之木的堅固不動,象徵詩人內心的堅定和對理想的執着追求。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超脫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操。

黃玠

元慶元定海人,字伯成,號弁山小隱。黃震曾孫。幼勵志操,不隨世俗,躬行力踐,以聖賢自期。隱居教授,孝養雙親。晚年樂吳興山水,卜居弁山。卒年八十。有《弁山集》、《知非稿》等。 ► 3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