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子蘭歌吊番禺君也

· 黃玠
月離於箕風揚沙,月離於畢雨滂沲。星有好風有好雨,嗟爾明月可柰何。 撫靈均之遺曲,發浩浩之長歌。豈無椒漿與桂酒,庭前草生蕭艾多。 君不聞稚子子蘭方得意,三閭大夫沉汨羅。懷王入秦竟作幽憂死,不睹鄭袖雙青蛾。 讀書千載有餘憤,恨無匣中龍泉與太阿。朝朝暮暮陽臺下,江水東流空逝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jī):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 (bì):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 滂沲(pāng tuó):形容雨大。
  • 靈均:屈原的字。
  • 椒漿:用椒浸製的酒漿,古代多用以祭神。
  • 蕭艾:一種蒿草,常用來比喻不肖之人。
  • 三閭大夫:屈原曾任的官職。
  • 汨羅(mì luó):江名,屈原投江處。
  • 幽憂:深重的憂愁。
  • 鄭袖:戰國時期楚懷王的寵妃。
  • 青蛾:古代女子用青黛畫的眉,代指美女。
  • 龍泉太阿:古代寶劍名。
  • 陽臺:傳說中的地名,宋玉《高唐賦》中楚王夢與神女相會處。

翻譯

月亮靠近箕宿則風揚沙塵,靠近畢宿則大雨滂沱。星辰各有其所好,有的好風,有的好雨,可嘆那明月又能如何。 我撫着靈均留下的曲調,高唱浩浩蕩蕩的長歌。難道沒有椒漿和桂酒嗎?只是庭前長滿了蕭艾這樣的雜草。 你沒聽說稚子子蘭正得意,而三閭大夫屈原卻沉入了汨羅江。楚懷王入秦最終憂愁而死,未能再見鄭袖那雙美麗的青蛾。 讀書千載,心中充滿了憤恨,只恨沒有匣中的龍泉與太阿這樣的寶劍。朝朝暮暮在陽臺之下,看着江水東流,空留逝去的波濤。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天文現象與歷史典故的結合,抒發了對歷史變遷和人生無常的感慨。詩中,「月離於箕風揚沙,月離於畢雨滂沲」描繪了自然界的變幻莫測,而「撫靈均之遺曲,發浩浩之長歌」則表達了對屈原悲劇命運的哀悼。後文通過對楚懷王和屈原命運的對比,以及對「龍泉」、「太阿」寶劍的渴望,進一步抒發了對忠良被棄、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悲憤。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歷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黃玠

元慶元定海人,字伯成,號弁山小隱。黃震曾孫。幼勵志操,不隨世俗,躬行力踐,以聖賢自期。隱居教授,孝養雙親。晚年樂吳興山水,卜居弁山。卒年八十。有《弁山集》、《知非稿》等。 ► 3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