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贈王海憲十六韻

南武稱天府,城臨百粵雄。 山川多霸氣,割據有遺宮。 夫子來開府,諸侯早避驄。 宣威鮫浦上,秉憲象林中。 界柱勳重建,戈船策更工。 夷吾籌煮海,越石賦扶風。 上郡多豪傑,橫行獨乃公。 神靈鐘太華,劍履下崆峒。 豹變真君子,龍驤是阿童。 年時冠獬豸,袞職補華蟲。 謨似皋陶告,詩將大夏通。 鼓鍾開板屋,琴瑟待焦桐。 吐握符姬旦,仙靈問葛洪。 作人持玉尺,求士得冥鴻。 愷悌垂天德,神明作聖功。 願言逐裘帶,長在藥洲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南武:指四川省。天府:指成都。百粵:指廣東等地。霸氣:指威嚴氣勢。割據:指分割統治。遺宮:指留存下來的宮殿。驄(cōng):古代一種駿馬。鮫浦(jiāo pǔ):地名,今浙江舟山羣島。宣威:指宣揚威風。象林:指樹木茂盛的森林。界柱:指邊界的標誌柱。勳:功勳。戈船:古代戰船。策:指船帆。夷吾(yí wú):地名,今浙江台州。越石:指越國的石頭。扶風:地名,今陝西扶風縣。上郡:指古代的一種行政區劃。豪傑:英雄人物。太華:指華山。劍履:指劍和履(鞋子),代指武士。崆峒:地名,今甘肅天水。豹變:指變化如豹,形容變化迅速。真君子:真正的君子。龍驤:指龍駕車,代指君主。阿童:指忠臣。獬豸(xiè zhì):傳說中的一種神獸。袞職:古代官服。華蟲:指華麗的蟲子。皋陶:指古代傳說中的皋陶。大夏:指夏朝。板屋:簡陋的房屋。焦桐:指桐樹。符姬:傳說中的仙女。葛洪:古代道士。玉尺:傳說中的神尺。冥鴻:指神鴻,傳說中的大鳥。愷悌:和睦友愛。藥洲:傳說中的仙境。

翻譯

送給王海憲的十六首詩

南武被譽爲天府,城市矗立在百粵之間。這裏山川秀美,充滿着雄壯的氣息,歷史上曾有過割據一方的遺宮。當夫子來此開拓版圖,其他諸侯早已避讓。在宣揚威風的鮫浦,執掌法律的象林之上,界柱勳貴的建立,戈船的航行更加熟練。夷吾籌劃着烹煮大海,越國的石頭賦予扶風以力量。這裏上郡衆多豪傑,其中橫行的獨具公正。神靈鐘聲響徹太華,劍履踏過崆峒。變化如豹的真君子,龍駕車的忠臣。年輕時戴着獬豸冠冕,成年後穿着華麗的官服。像皋陶那樣謀劃治國,像大夏那樣通曉詩文。鼓聲和鐘聲敲響在簡陋的房屋,琴瑟等待着焦桐。仙女吐出符文,道士葛洪詢問神靈。作人手持神尺,尋找士人得到神鴻的指引。和睦友愛的品德永遠流傳,神明創造聖潔的功績。願意言行如裘帶般堅韌,長久存在於藥洲的東方。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古代南武地區的繁榮景象,以及那裏的英雄豪傑和神祕傳說。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象徵,展現了作者對南武地區的景色、歷史和人文的熱愛和讚美。通過描繪各種神話傳說和歷史典故,展現了南武地區的獨特魅力和文化底蘊。整體氛圍莊嚴肅穆,富有古代詩歌的韻味,展現了作者對古代南武地區的深厚感情和對傳統文化的尊重。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