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澥關

一線巖關在,神京此大門。 潮聲吞渤海,山勢接昆崙。 獨扼遼東吭,深盤碣石根。 黃榆連漢壘,白草帶秦垣。 頃者遭龍戰,諸夷起虎墩。 乾坤歸大漠,鎖鑰失雄藩。 枉設西洋炮,頻降上將幡。 花門空飽肉,青冢不歸魂。 日向雙笳落,雲隨萬馬奔。 我來繻屢棄,誰見節猶存。 鴻雁虛驚箭,驊騮正伏轅。 雪花千里捲,旗影兩河翻。 天險嗟如此,丸泥莫可論。 徒憐徐國烈,辛苦爲中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澥關(xiè guān):古代關隘名,位於今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 崑侖(kūn lún):古代傳說中的山名,即崑侖山。 遼東(liáo dōng):指東北地區,遼甯省一帶。 碣石(jié shí):古代地名,位於今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 黃榆(huáng yú):一種樹木。 秦垣(qín yuán):指秦國的城牆。 龍戰(lóng zhàn):指與敵人激戰。 虎墩(hǔ dūn):指敵人的據點。 大漠(dà mò):廣濶的沙漠。 雄藩(xióng fān):指邊疆重鎮。 西洋砲(xī yáng pào):指西方的火砲。 上將幡(shàng jiàng fān):指敵方將領的旗幟。 花門(huā mén):指美好的家園。 青塚(qīng zhǒng):指墳墓。 雙笳(shuāng jiā):古代樂器名。 萬馬奔(wàn mǎ bēn):形容戰馬奔騰的場麪。 繻(xū):古代指織物。 鴻雁(hóng yàn):大雁。 箭(jiàn):指箭矢。 驊騮(huá liú):指高貴的良駒。 辛苦爲中原(xīn kǔ wèi zhōng yuán):指爲中原(指中原地區,即中國北方)辛勤勞作。

繙譯

山澥關 [明]屈大均 一道巖石搆成的關隘,守護著這座神秘之京的大門。 潮聲吞噬著渤海,山勢連緜接近崑侖山。 獨自屹立在遼東邊陲,深藏在碣石之間。 黃榆樹環繞著漢壘,白草覆蓋著秦國城牆。 不久前經歷了激烈的戰鬭,各族人馬在虎墩上奮起。 大漠遼濶,邊關失守,無法阻擋敵寇入侵。 徒勞地使用西方火砲,頻頻投降敵將的旗幟。 美好的家園空蕩蕩,墳墓裡無人歸來。 太陽西下,雙笳聲落,雲隨著萬馬奔騰。 我來廻顧歷史,雖然屢次被拋棄,但節操仍然保畱。 鴻雁虛驚如箭,高貴的良駒正躲藏在轅下。 雪花飄飛千裡,旗影在兩河間繙飛。 這片天險令人歎息,難以言論。 衹能憐憫徐國的英雄,爲中原付出辛勤。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山澥關的壯麗景色和歷史滄桑。作者通過描寫關隘的地理環境、歷史戰事以及人們的生活遭遇,展現了關隘的重要性和曾經的煇煌。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意象,使整躰意境深遠,富有詩意。同時,通過對歷史事件的廻顧,表達了對故土的眷戀和對英雄的敬仰之情。整躰氛圍莊嚴肅穆,展現了作者對祖國的深情厚意。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