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伍子胥傳贈友

丈夫忠孝難兩立,此身一死真可惜。 雪恥當爲伍子胥,歸仇莫作徐元直。 鹿生於野命系庖,時危那得適樂郊。 干將大阿不自握,爲人所戮非英豪。 君今何爲戀兒曹,及時建鉞擁旌旄。 騎虎之勢不可下,負恩人是報恩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伍子胥(wǔ zǐ xū):春秋時期吳國名臣,以忠貞報國著稱。
  • 徐元直(xú yuán zhí):春秋時期楚國名臣,爲報父仇而殺吳王夫差。
  • (páo):古代廚師。
  • 干將大阿(gān jiàng dà ē):古代傳說中的神鑄劍和神鑄戟。
  • (cáo):指曹操,三國時期的權臣。
  • 建鉞(jiàn yuè):古代的一種兵器,形狀像斧頭。
  • 旌旄(jīng máo):古代軍隊中的旗幟。

翻譯

一個人要做到忠誠和孝順很難兼顧,如果爲了這個理想而獻出生命,實在是太可惜了。應該效仿伍子胥來報仇雪恥,不要像徐元直那樣回報仇人。就像野生的鹿被繩索拴住,危急時刻怎麼能享受郊外的樂趣呢?干將和大阿這樣的神兵並不是自己能掌握的,被人所殺並不代表是真正的英雄。君主啊,你爲何沉迷於兒曹,應該及時拿起兵器,披掛上陣。騎虎難下,揹負恩情的人就是應該報恩的人。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對忠臣伍子胥的讚頌和對忠孝之難的思考。詩人通過對古代英雄伍子胥和徐元直的比較,表達了對忠貞報國的崇高追求。詩中運用了古代典故和神話傳說,展現了忠誠、報仇和報恩的價值觀念。整體氣勢恢宏,表達了對忠臣的敬仰和對忠孝之難的深刻思考。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