獄中雜紀二十六首

鈴柝鳴終夜,星河耿暮秋。 但令圭未玷,休問杼曾投。 東海仍秦帝,南冠號楚囚。 此身翔不下,何處學輕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鈴柝:古代用於警戒或傳遞信號的鈴和木梆。
  • :古代玉器,常用於表示官員的品級或身份。
  • :汙點,瑕疵。
  • :織佈機上的梭子。
  • :此処指投擲,比喻行爲或決策。
  • 南冠:古代南方士人的帽子,此処指代囚犯。
  • 楚囚:楚國的囚犯,泛指囚犯。
  • :飛翔。
  • 輕鷗:輕盈飛翔的海鷗,常用來比喻自由自在的生活。

繙譯

鈴聲和梆子聲整夜不停,星河在暮鞦的夜空中閃爍。衹要我的品德還未受玷汙,就不必問我的決策是否正確。東海依舊屬於秦帝,而我卻成了南方的囚犯。我這身軀無法自由飛翔,又怎能學會像輕盈的海鷗那樣自在呢?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在獄中的孤獨與無奈,以及對自由的渴望。詩中,“鈴柝鳴終夜”描繪了監獄中警戒森嚴的氛圍,“星河耿暮鞦”則映襯出作者內心的孤寂與對自由的曏往。後兩句通過對比自己的囚禁狀態與海鷗的自由飛翔,深刻表達了對自由的渴望與對現實的無奈。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作者在睏境中仍保持的高潔品格和對自由的無限曏往。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