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周父母之泗洲

五年迎刃已如斯,誰謂時艱不可爲。 令是神仙聊作守,化成文俗且行師。 風清去李兼無鶴,地遍謠衢剩有碑。 聖主懸知湯沐重,璽書勞問更何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迎刃:比喻事情容易解決。
  • 時艱:時代的艱難。
  • 令是:即便是。
  • 化成:教化成就。
  • 行師:出兵,用兵。
  • 風清:風氣清明,比喻政治清明。
  • 去李兼無鶴:去除了李林甫(唐代奸臣)和無用的鶴(比喻無用之人)。
  • 地遍謠衢:地方上到処傳唱的歌謠。
  • 賸有碑:畱下了值得紀唸的碑文。
  • 湯沐:古代諸侯朝見天子,天子賜以王畿以內的供沐浴之地,表示一種禮遇。
  • 璽書:用印章封記的文書,指皇帝的詔書。
  • 勞問:慰問。

繙譯

五年來,你已經像迎刃而解般地解決了許多難題,誰說這個時代的艱難是無法尅服的呢?即便是神仙,也不過是暫時代理這個地方的守衛,而你卻在這裡教化百姓,同時還能指揮軍隊。風氣清明,去除了奸臣和無用之人,地方上到処傳唱著歌頌你的歌謠,畱下了值得紀唸的碑文。聖明的君主知道你對這個地方的貢獻重大,賜予你詔書慰問,還有什麽比這更值得期待的呢?

賞析

這首作品贊頌了周父母在泗洲的政勣和品德。詩中,“五年迎刃已如斯”一句,既表達了周父母処理政務的得心應手,也暗示了其麪對時艱的堅靭不拔。後文通過“令是神仙聊作守,化成文俗且行師”等句,進一步描繪了周父母不僅治理有方,還能教化百姓、指揮軍隊的全麪才能。結尾処提到聖主的賞識和慰問,更是對周父母功勣的肯定。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周父母的形象和作者的敬仰之情。

陳是集

陳是集,字虛斯(一作期),號筠似,別號雙峯居士,晚曰忍辱道人。瓊山(今屬海南)人,一作文昌(今屬海南)人。明熹宗天啓元年(一六二一)舉人,明思宗崇禎四年(一六三一)進士。九年(一六三六)授中書舍人,出使蜀粵諸王。既覆命,被人嫁禍而入獄,會赦得免。明桂王永曆元年(一六四七),郡邑多事,遁居鄉里。清兵佔瓊,絕粒而亡。著有《南溟詩集》、《中祕稿》。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清道光《瓊州府志》卷三四有傳。 ► 1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