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暮客居呈弱侯三篇
仲尼本週流,忽發歸與嘆。
意在就六經,匪爲思鄉串。
嗟我老無聞,託興遊汗漫。
邈想古通人,反側常宵半。
秣陵一君子,少小登道岸。
嗜學自性成,羲易旦夕玩。
近得從之談,恍上中天觀。
詩書數千載,立語窮真贗。
欣然遂忘家,何知有歲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歲暮:年末,歲末。
- 客居:旅居他鄉。
- 弱侯:對朋友的謙稱。
- 周流:周遊,四處遊歷。
- 歸與嘆:歸鄉的嘆息。
- 六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樂經》、《春秋》六部儒家經典。
- 託興:寄託情思。
- 汗漫:漫無邊際,此處指廣泛遊歷。
- 邈想:遙想。
- 古通人:古代的通達之人。
- 宵半:半夜。
- 秣陵:南京的古稱。
- 君子:有德行的人。
- 道岸:學問的巔峯。
- 羲易:《易經》的別稱。
- 旦夕玩:早晚研習。
- 恍上中天觀:彷彿登上天空,形容心境開闊。
- 立語:即興談論。
- 真贗:真假。
- 歲晏:年末。
翻譯
歲末之時,我旅居他鄉,寫下了三篇詩送給我的朋友。孔子曾四處遊歷,忽然發出歸鄉的嘆息。他的意圖是研究六經,並非只是思念家鄉。我感嘆自己年老而無所成就,寄託情思於廣泛的遊歷之中。遙想古代的通達之人,常常在半夜反覆思考。南京有一位君子,年少時就登上了學問的巔峯。他天性嗜好學習,早晚研習《易經》。近來我能與他交談,心境彷彿登上了天空。我們即興談論詩書數千年的歷史,窮究其真假。我因此感到欣喜,以至於忘記了家,哪裏還知道年末的到來。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在歲末客居他鄉時的感慨和對學問的追求。詩中,作者通過對比孔子與自己的境遇,表達了對學問的嚮往和對友人的讚賞。詩的後半部分,作者描述了與南京君子交談的情景,展現了他們對學問的共同熱愛和追求,以及這種追求帶給作者的忘我境界。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學問的無限嚮往和對友情的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