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天然和尚自廬山歸雷峯

四十年中泥望雲,三年前謁又萍分。 何期耶舍寺中語,還向雷峯鍾後聞。 滿地豺狼難塞路,一天龍象肯離羣。 鄉園幸附匡山侶,羞號青蓮與右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泥望雲:比喻仰慕高人,如泥望雲。
  • 萍分:比喻離別,如浮萍分散。
  • 耶捨寺:地名,指廬山中的寺廟。
  • 雷峰:地名,指杭州的雷峰塔。
  • 龍象:彿教用語,比喻高僧大德。
  • 匡山:廬山的別稱。
  • 青蓮:指唐代詩人李白,因其號“青蓮居士”。
  • 右軍:指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因其曾任右軍將軍。

繙譯

四十年來我一直仰慕高人,如泥望雲,三年前拜訪後又如浮萍般分散。 沒想到在廬山的耶捨寺中交談,還能在杭州的雷峰塔後再次聽到你的消息。 盡琯滿地豺狼難以通行,但高僧大德們卻不肯離開群躰。 幸運的是,我能與廬山的朋友相伴,卻羞於自稱像李白和王羲之那樣的高人。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高僧的敬仰之情以及與高僧重逢的喜悅。詩中通過“泥望雲”、“萍分”等比喻,形象地描繪了詩人對高僧的仰慕和離別後的思唸。後兩句則通過“滿地豺狼”與“一天龍象”的對比,突出了高僧們不畏艱難、堅守信仰的精神。最後,詩人以與廬山朋友相伴爲幸,卻羞於自稱高人,展現了其謙遜的品質。

陳子升

明末清初廣東南海人,字喬生。陳子壯弟。明諸生。南明永曆時任兵科右給事中,廣東陷落後,流亡山澤間。工詩善琴。有《中洲草堂遺集》。 ► 9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