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欽山邑侯招燕署中賦謝

餘生久矣付煙蘿,竹杖芒鞋此暫過。 幸枉旌旗臨委巷,更勞弦管爲高歌。 琴堂月上清暉滿,梓里春歸白髮多。 不是使君饒美酒,有懷明發欲如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邑侯:古代對縣令的尊稱。
  • 招燕:邀請宴飲。
  • 署中:官署之中。
  • 賦謝:以詩文表達感謝。
  • 餘生:餘生,指晚年。
  • 煙蘿:煙霧繚繞的藤蘿,比喻隱居之地。
  • 竹杖芒鞋:竹製的手杖和草鞋,形容隱士或行旅者的裝束。
  • 旌旗:古代用以指揮或裝飾的旗幟。
  • 委巷:曲折的小巷,指偏僻的地方。
  • 弦管:絃樂器和管樂器,泛指音樂。
  • 高歌:高聲歌唱。
  • 琴堂:縣令處理公務的地方。
  • 清暉:清亮的光輝。
  • 梓里:故鄉。
  • 白髮多:形容年老。
  • 使君:對縣令的尊稱。
  • 美酒:好酒。
  • 有懷明發:有感而發,指有感而作詩。

翻譯

我這餘生早已交付給煙霧繚繞的隱居之地,今天只是暫時拄着竹杖,穿着草鞋路過此地。 幸得縣令的旌旗光臨這偏僻的小巷,還勞煩您用音樂爲我高聲歌唱。 縣令的公堂上月光清亮,照得滿室生輝,而我的故鄉春天歸來,卻見白髮增多。 若不是縣令您準備了美酒,我這有感而發的詩句又該如何表達呢?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縣令盛情款待的感激之情,同時也流露出對故鄉和晚年的感慨。詩中「餘生久矣付煙蘿」一句,既展現了詩人的隱逸情懷,又暗示了其晚年的心境。後文通過對縣令公堂和故鄉春景的對比描寫,進一步抒發了時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最後以美酒爲媒介,巧妙地將感激之情與詩意表達相結合,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構思和深厚的情感底蘊。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