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張方伯樞侯二首

金貂七葉向來傳,身列崇班尚少年。 白簡有風存北闕,紫薇新澤滿南天。 樹人歲育三千士,賑米朝糜百萬錢。 猶說報恩懷未盡,欲將心力更籌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金貂:古代貴族帽子上的裝飾,象征高貴的地位。
  • 七葉:七代,指家族世代顯貴。
  • 崇班:高官顯爵。
  • 白簡:古代官員上朝時手持的笏板,這裡指官員的身份。
  • 北闕:古代宮殿北麪的門樓,是臣子等候朝見或上書的地方,代指朝廷。
  • 紫薇:星座名,古代常用來比喻朝廷或皇帝。
  • 新澤:新的恩澤,指皇帝的恩賜。
  • 南天:指南方的天空,這裡可能指南方地區或朝廷的恩澤普及南方。
  • 樹人:培養人才。
  • 三千士:泛指衆多的人才。
  • 賑米:救濟糧食。
  • 朝糜:朝廷發放的糧食。
  • 百萬錢:形容數量巨大。
  • 報恩:廻報恩情。
  • 籌邊:籌劃邊疆事務,指蓡與國家的邊防建設。

繙譯

金貂裝飾的帽子世代相傳,你身居高官仍如少年。 手持白簡,風範猶存於北闕,紫薇星的新恩澤遍佈南天。 每年培養三千士子,朝廷發放的賑米價值百萬錢。 仍說恩情未報盡,願將心力更用於籌劃邊疆。

賞析

這首作品贊頌了張方伯樞侯的顯赫地位和卓越貢獻。詩中,“金貂七葉”和“崇班尚少年”描繪了其家族的尊貴和個人的年輕有爲;“白簡有風”和“紫薇新澤”則突出了其在朝廷中的威望和受到的恩寵。後兩句通過“樹人嵗育三千士”和“賑米朝糜百萬錢”展示了其對人才的培養和對國家的貢獻。最後,“猶說報恩懷未盡,欲將心力更籌邊”表達了其對國家的忠誠和報國之志,展現了其高尚的品格和遠大的抱負。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