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古三首

射虎射石頭,始知箭鋒利。 居世逢亂離,始辨英雄士。 我生良不辰,京洛風塵起。 生死白刃間,壯心未雲已。 猛士不帶劍,威武豈得申。 丈夫不報國,終爲愚賤人。 中夜召僕伕,將適趙與秦。 方建金石名,安念血肉身。 抗手謝儔侶,明日西問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擬古:模仿古代的風格或作品。
  • 射虎射石頭:比喻在困難或危險的情況下測試自己的能力或工具的效能。
  • 居世逢亂離:生活在動盪不安的時代。
  • 英雄士:有傑出才能和勇氣的人。
  • 我生良不辰:我出生的時機不好。
  • 京洛風塵起:指京城(洛陽)發生戰亂或動盪。
  • 生死白刃間:在生死邊緣,即在極其危險的情況下。
  • 壯心未雲已:壯志未酬,即雄心壯志尚未實現。
  • 猛士不帶劍:勇猛的戰士如果不攜帶武器。
  • 威武豈得申:如何能展示其威武。
  • 丈夫不報國:大丈夫如果不爲國家效力。
  • 愚賤人:愚蠢而卑微的人。
  • 中夜召僕伕:半夜召喚僕人。
  • 將適趙與秦:準備前往趙國和秦國。
  • 方建金石名:正要建立不朽的名聲。
  • 安念血肉身:怎能只考慮自己的肉體安危。
  • 抗手謝儔侶:揮手告別同伴。
  • 明日西問津:明天向西尋找渡口,即啓程前往西方。

翻譯

在射虎和射石頭的實踐中,我才知道箭的鋒利。 生活在動盪的時代,才能辨識出真正的英雄。 我出生的時機不佳,京城的風塵戰亂四起。 在生死的邊緣,我的壯志仍未消減。 勇猛的戰士若不帶劍,如何能展示其威武? 大丈夫若不報效國家,終究只是愚蠢卑微的人。 半夜我召喚僕人,準備前往趙國和秦國。 正要建立不朽的名聲,怎能只考慮自己的安危? 我揮手告別同伴,明天將向西尋找渡口,啓程前行。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和平與戰亂時期的不同,強調了在動盪時代中英雄的辨識和個人的責任與抱負。詩中,「射虎射石頭」與「居世逢亂離」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在艱難環境中考驗和展現個人能力的重要性。後文則通過「丈夫不報國,終爲愚賤人」等句,強烈表達了爲國家效力的決心和責任感,體現了作者對個人命運與國家大義緊密相連的深刻認識。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一種堅定不移的愛國情懷和壯志凌雲的英雄氣概。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