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十年辛苦勞作,磨出一把利劍,劍刃寒光閃爍,只是未試鋒芒。如今取出,給您一看,誰有不平之事,不妨如實告我。
注釋
劍客:行俠仗義的人。
霜刃:形容劍鋒寒光閃閃,十分鋒利。
把示君:一作「把似君」,拿給您看。
誰為:一作「誰有」。
序
這首詩全詩率意造語,直吐胸臆,語句簡捷,感情強烈。「十年磨一劍」之「磨」,含有打造、磨製之意。花了十年的功夫,這劍自然非同一般。「霜刃未曾試」,即非常鋒利的寶劍還沒有用過,便有「躍躍欲試」之意。「今日把似君,誰為不平事?」即今天把它拿出來給您看,目的是如果您告訴我天下誰有冤屈不平的事,我就可以仗劍扶危。此處的「劍」,用的是比喻象徵意義,託物言志,抒寫作者十年寒窗,磨鍊才幹的生涯和遠大的理想抱負。
賞析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良工鍛鍊凡幾年,鑄得寶劍名龍泉。」而此劍是「十年磨一劍」,可見其製作精良足可與傳說中的龍泉寶劍比肩。開篇先側寫一筆,已顯示出此劍非同一般。接着,正面一點:「霜刃未曾試。」寫出此劍顏色如霜雪,閃爍着寒光,是一把鋒利無比卻還沒有試過鋒芒的寶劍。雖說「未曾試」,而躍躍欲試之意已流於言外。此劍一出,定會使人「諮嗟嘆奇絕」的,這裏同時表現了作者的充分自信。這位劍客經過潛心修養,苦練多年,身懷絕技卻還沒有機會一顯身手,便不禁躍躍欲試,期盼能有表現自己才能的機會。這兩句詠物而兼自喻,意在以寶劍未試來比喻自己抱負和才華不得施展。詩人未寫自己十年寒窗刻苦讀書的生涯,也未正面寫自己出衆的才能和宏大的理想,然而通過託物言志,已可洞悉詩人的心理。這種寓政治抱負於鮮明形象之中的表現手法,確是很高明的。
今日把似君,誰為不平事:爲何鑄劍十年卻從未露過鋒芒呢?只是因爲能識此寶之人尚未出現。高山流水,知音難覓。懷才不遇者正如抱玉的卞和,如果賞識自己的人始終不出現,豈不是要活活哭死。幸運的是,韜光十載,而如今終於得遇知賢善任的知音——「君」,那還有什麼好猶豫的呢?於是今日劍客便毫不猶豫地亮出了寶劍,充滿自信地說:「今日把似君,誰為不平事?」今天將這把利劍拿出來給你看看,告訴我,天下誰有冤屈不平的事?此句將劍客的豪俠之風表現得痛快淋漓,彷彿劍鳴於匣,呼之欲出,讀之使人頓感血脈僨張,怒髮衝冠,一種急欲施展才能,幹一番事業的壯志豪情,躍然紙上。
同樣以詠寶劍言志的詩還有唐代郭震的《古劍篇》,此詩化用古代著名的龍泉寶劍的傳說。詩中有「雖復沉埋無所用,淵能夜夜氣沖天」的句子,與賈島的這首《劍客》一樣,在借詠劍以寄託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抒發不遇感慨的同時,表現了一種雖然身處困頓之中,卻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自己終究不會被埋沒,終將破壁飛騰而去的強烈自信。
這首詩思想性與藝術性結合得自然而巧妙。由於這首詩是借詠劍以寄託理想,因而求鮮明,任奔放,不求技巧,不受拘束。詩人所注重的是比喻貼切,意思顯豁,主題明確。其藝術上的突出特點在於語言平易,詩思明快,詩句短小精練,更有一種幹練豪爽的俠客之風,顯示了賈島詩風的另外一種特色。全詩感情奔放,氣勢充沛,讀來劍中見人,達到人劍合一的藝術效果。實際上,這首詩在藝術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形式技巧,而在豐滿地表現出詩人的形象,體現爲一種典型,一種精神。詩人以劍客的口吻,着力刻畫「劍」和「劍客」的形象,託物言志,抒發了興利除弊、實現政治抱負的豪情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