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監簿民瞻南歸

潮頭打雲雲不留,月波潑窗窗欲流。 夜寒報晴豈待曉,天公端爲盧溪老。 盧溪在山不知年,盧溪出山即日還。 黄紙苦催得高卧,青霞成癖誰能那。 詔謂先生式國人,掉頭已復煙林深。 路旁莫作兩疎看,老儒不用橐中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王監簿民瞻:王民瞻,曾任監簿一職,楊萬里之友。
  • 月波:月光下的水波。
  • :特地、特意。
  • 盧溪老:指王民瞻,因其居住在盧溪。
  • 黃紙:代指朝廷的詔書,因詔書用黃紙書寫 。
  • 高臥:安臥;悠閒地躺着。這裏指辭官隱居。
  • 青霞成癖:形容熱愛自然山水,像有癖好一樣。青霞,指山林、美景。
  • 那(nuó):奈何,這裏是「改變」的意思 。
  • 式國人:爲國人表率。式,榜樣、表率。
  • 兩疏:指西漢疏廣、疏受叔侄,他們在功成名就後,主動辭官回鄉,散盡錢財。
  • 橐(tuó)中:口袋中。

翻譯

潮頭拍打着雲朵,雲朵卻停留不住,月光如水潑灑在窗戶上,好像窗戶都要隨波流淌。夜寒中卻傳來晴天的跡象,哪裏需要等到破曉時分,老天爺這是特意眷顧盧溪的王老。 盧溪先生在山中居住,靜臥不知歲月變遷,出山之後很快就準備回去。朝廷詔書苦苦催促,他卻一心只想高臥隱居,他對山林青霞的熱愛成癖,誰又能讓他改變呢。 皇上下詔說先生應爲國人表率,可他卻掉頭就走進了更爲幽深的煙林之中。路旁的人們啊,不要把先生當作「兩疏」看待,這位老儒根本不看重口袋中的錢財。

賞析

這首詩是楊萬里送別友人王民瞻南歸所作。開篇兩句通過描繪潮頭捲雲、月波滿窗的奇幻夜景,營造出一種靈動而美妙的氛圍,也爲全詩奠定了基調。「夜寒報晴」這一奇特的想象,蘊含着詩人對友人歸鄉的美好祝願,上天似乎都在爲友人助力。

中間部分,圍繞友人在山林與出山間的不同狀態展開。一方面展現出王民瞻在山中的寧靜閒適,已習慣隱居生活;另一方面,又指出朝廷詔書雖來勢洶洶,但友人不爲所動,「青霞成癖誰能那」句生動地凸顯了友人摯愛自然、淡泊名利的高雅情懷。

後四句則進一步深化主題。以朝廷的徵召與友人決然歸隱形成鮮明對比,「掉頭已復煙林深」形象地寫出友人遠離塵世、奔向山林的灑脫姿態。結尾借「兩疏」典故,點明友人並非像常人那樣爲了錢財而辭官,展現出友人高尚的品格,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高度讚賞與深深的敬佩之情 。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悠遠,塑造出一位超脫塵世的隱士形象,同時也流露出詩人與友人之間深厚的情誼。

楊萬里

楊萬里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漢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學家、愛國詩人、官員,與陸游、尤袤、范成大並稱“南宋四大家”、“中興四大詩人”,光宗曾爲其親書“誠齋”二字,學者稱其爲“誠齋先生”。官至寶謨閣直學士,封廬陵郡開國侯,卒贈光祿大夫,諡號文節。 ► 43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