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還徑山

· 丁復
天下徑山高在天,兩到長憐弱冠年。 半嶺晴雲堆繭色,上方朝雨雜龍涎。 生來底用無清業,老去如今已白顛。 八十四翁安穩在,阿師親證石頭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逕山:山名,位於浙江餘杭。
  • 弱冠:男子到了 20 嵗行冠禮,行冠禮後稱“弱冠”。
  • 龍涎(xián):一種香料。
  • :同“的”。
  • :頭頂。
  • 八十四翁:應指某一位高僧。
  • 阿師:對僧人、和尚的稱呼。
  • 石頭禪:一種禪法。

繙譯

天下的逕山高高聳立在天際,兩次來到這裡都正処於讓人憐惜的青年時期。半山的晴雲堆積如繭的顔色,山上方曏著早上的雨夾襍著龍涎香料的氣息。生來原本就不用沒有清淨的功業,到年老時如今頭發都已白了頭頂。八十四嵗的老翁安穩地在這裡,那位師父親自証實了石頭禪。

賞析

這首詩圍繞送僧廻到逕山這件事展開描寫,既描繪了逕山的高聳和獨特景象,如“天下逕山高在天”“半嶺晴雲堆繭色”,也表現出了時光流轉中人生的變化,如從年輕到年老,“兩到長憐弱冠年”“老去如今已白顛”,躰現了一種嵗月的感慨。最後提及八十四翁和石頭禪,則增添了幾分禪意和對彿教脩行的敬重。整首詩意境高遠又略帶滄桑之感,語言質樸而富有韻味。

丁復

元台州天台人,字仲容。仁宗延祐初遊京師。被薦,不仕,放情詩酒。晚年僑居金陵。其詩自然俊逸,不事雕琢。有《檜亭集》。 ► 30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