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野性:難以馴服的生性。
- 便時:適宜的時候。
- 虛名:與實際不符的聲譽。
- 恥世聞:以被世間知曉爲恥。
- 緣:因爲。
- 多慮:過多的思考、憂慮。
- 暗:昏昧,不明。
- 志:志向。
- 好奇:追求新奇。
- 分:分散。
- 傍日:臨近太陽,即日近黃昏。
- 臨池:指學習書法。
- 練裙:一種白絹做的裙子,這裏借指書法作品。
- 騷首:以手搔頭,焦急或有所思貌。
- 停雲:原意是凝聚不散的雲,此處可能指對方的詩作或某種情感的寄託。
翻譯
我的野性在適宜的時候就會拋棄,對那虛浮的名聲,以被世人聽聞爲恥。 因爲過多的憂慮思考,眼睛變得昏昧不明,志向也被追求新奇所分散。 傍晚時分翻閱書卷,在池邊臨摹書法、書寫作品。 思念你時有着同樣的高雅興致,便以手搔頭,吟誦着像停雲般的詩篇。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世俗虛名的不屑,對自身思考和追求的反思,以及對友人的思念和對高雅情趣的追求。詩的前兩句「野性便時棄,虛名恥世聞」,表現出作者不隨波逐流、追求真實的態度。「目緣多慮暗,志爲好奇分」則透露出作者對自己過多憂慮和追求新奇所帶來的困擾的認識。接下來的「傍日翻書卷,臨池寫練裙」描繪了作者在黃昏時分讀書、習字的情景,體現了他對文化藝術的熱愛和追求。最後兩句「思君同雅興,搔首誦停雲」,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在思念中通過吟誦詩篇來寄託情感的舉動。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示了作者的內心世界和精神追求。

方孝孺
明浙江寧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宋濂弟子,盡得其學。洪武二十五年召至京,除漢中府教授,與諸生講學不倦。蜀獻王聞其賢,聘爲世子師,名其屋爲“正學”,學者因稱正學先生。建文帝即位,召爲侍講學士。修《太祖實錄》,爲總裁。燕王朱棣起兵入南京,自稱效法周公輔成王,召使起草詔書。孝孺怒問“成王安在?”並擲筆於地,堅不奉命。遂被磔於市,宗族親友弟子十族數百人受牽連被殺。有《遜志齋集》。
► 417篇诗文
方孝孺的其他作品
- 《 題許節婦傅 》 —— [ 明 ] 方孝孺
- 《 蜀相像 》 —— [ 明 ] 方孝孺
- 《 謝蜀王賜果十首 其五 》 —— [ 明 ] 方孝孺
- 《 送義烏龔叔安給事歸省 其一 》 —— [ 明 ] 方孝孺
- 《 寄䖏州教授蘇平仲先生 其三 》 —— [ 明 ] 方孝孺
- 《 勉學詩 其三 》 —— [ 明 ] 方孝孺
- 《 再次石鏡精舎㑹集韻 其三 》 —— [ 明 ] 方孝孺
- 《 次韻謝蜀王六首 其三 》 —— [ 明 ] 方孝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