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南潯

春寒漠漠擁重裘,燈火南潯夜泊舟。 風勢北來疑雨至,波光南望接天流。 百年雲水原無定,一笑江湖本浪遊。 賴是故人同旅宿,清樽相對散牢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漠漠:彌漫的樣子。
  • 重裘:厚毛皮衣。
  • 南潯:地名。
  • 賴是:幸虧。
  • 牢愁:憂愁,憂鬱。

繙譯

春寒彌漫穿著厚毛皮衣,在南潯這個地方夜間把船停泊。風從北麪吹來似乎雨要到來,波光曏南望去連接著天際流淌。人生百年如同雲水原本沒有固定,笑對江湖本來就是四処遊蕩。幸虧有故友一起旅行住宿,對著清醇美酒相對來消散憂愁。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夜泊南潯時的景象與心境。詩的開頭通過“春寒漠漠擁重裘”營造出一種寒冷而靜謐的氛圍,接著描述了周圍的環境,如風雨將至的態勢和浩渺的水光。“百年雲水原無定,一笑江湖本浪遊”躰現出詩人對人生漂泊不定的感慨以及豁達灑脫的心態。尾聯則著重表達了在與故人相聚共飲時,能忘卻憂愁的訢慰之情。整首詩情景交融,既展示了南潯夜晚的景色特點,又傳達出詩人豐富的內心世界。

文徵明

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因官至翰林待詔,私諡貞獻先生,故稱“文待詔”、“文貞獻”。爲人謙和而耿介,寧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賢德而聘請他,文徵明託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爲歲貢生薦試吏部,授翰林待詔。他不事權貴,尤不肯爲藩王、中官作畫,任官不久便辭官歸鄉。留有《甫田集》。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爲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其與沈周共創“吳派”。在畫史上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並稱“吳中四才子”。 ► 8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