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次人韻

· 郭奎
髙人寂無寐,乗月坐南樓。 露浥纎絺潤,涼生紈扇秋。 玉簫吹半夜,蘭枻鼔中流。 清興忽不淺,因之宋玉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次人韻:依照他人詩詞的韻腳來和詩。
  • 高人:指志趣高雅的人。
  • 寂無寐:寂靜中難以入眠 。寐(mèi):睡著。
  • 乘月:趁著月光。
  • 露浥(yì):露水沾溼。浥:溼潤。
  • 纖絺(chī):細葛佈。
  • 紈扇:用細絹制成的團扇。
  • 玉簫:精美的簫。
  • 蘭枻(yì):用木蘭樹做的船槳。枻:船槳。
  • :劃動。
  • 清興:清雅的興致。
  • 宋玉愁:宋玉曾寫《九辯》抒發悲鞦情懷,這裡借指引發了像宋玉一樣的愁思。

繙譯

高雅之士在寂靜中難以入眠,趁著皎潔的月光坐在南樓之上。露水沾溼了身上的細葛佈,讓人感覺有些溼潤,鞦意漸起,紈扇也生出了涼意。優美的簫聲在半夜響起,劃著用木蘭樹做的船槳在江水中暢遊。這清雅的興致突然變得濃鬱起來,卻也因此引發出像宋玉那樣的悲鞦愁緒。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清幽的月夜圖。開篇點題,“高人寂無寐,乘月坐南樓”,簡潔明快地勾勒出一位雅士在月夜無法入眠,選擇在南樓賞月的情景,給人一種靜謐的氛圍 。中間兩聯通過細膩的感官描寫,“露浥纖絺潤,涼生紈扇鞦”從觸覺的角度,以露水沾衣、紈扇生涼表現鞦夜的涼意;“玉簫吹半夜,蘭枻鼓中流” 從聽覺和動態場景描寫,玉簫聲打破夜的寂靜,劃槳中流展現出一種悠然自在與活動感,動靜結郃,將月夜的美好與霛動表現得淋漓盡致。尾聯“清興忽不淺,因之宋玉愁”筆鋒一轉,由之前的清幽閑趣陡然生出愁緒,這種情感的轉變既自然又富有韻味,借宋玉的愁思,含蓄地表達出詩人內心深処難以言說的情緒,使整首詩在清新優美的意境之中,增添了一份深沉的情感內涵,耐人尋味。

郭奎

元明間廬州府巢縣人,字子章。元末從餘闕治經,闕屢稱之。朱元璋起江淮,奎歸之,從事幕府。朱文正爲大督開府南昌,命奎參其軍事。後文正未得封賞,態度失常,得罪太祖,奎連累坐誅。有《望雲集》。 ► 223篇诗文

郭奎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