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皖城吊青陽先生

· 郭奎
維舟大江滸,攬梯登茲城。 哲人不復見,黃鳥悲且鳴。 高山尚巖巖,梁木何其傾。 忽逄舊耆老,向我宣忠貞。 明公宿有誓,慷慨存遺銘。 死即爲厲鬼,生當殄長鯨。 應敵既神武,百戰縱以橫。 精誠貫白日,天子無援兵。 歲久矢石竭,捐軀全令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維舟:系船。
  • 大江:長江。
  • :水邊。
  • 哲人:指有才智的人,這裡特指青陽先生。
  • 黃鳥:黃雀,這裡可能指黃雀的叫聲,象征哀悼。
  • 巖巖:高聳的樣子。
  • 梁木:棟梁之材,比喻重要的人物。
  • 耆老:年老的長者。
  • 忠貞:忠誠堅定。
  • 厲鬼:勇猛的鬼魂。
  • :消滅。
  • 長鯨:比喻強大的敵人。
  • 神武:英明勇武。
  • 縱以橫:縱橫馳騁,形容戰鬭勇敢無畏。
  • 精誠:真誠的心意。
  • 貫白日:形容精誠之心如同白日般明亮。
  • 援兵:增援的軍隊。
  • 矢石:箭和石頭,指戰鬭中的武器。
  • 捐軀:犧牲生命。
  • 令名:美好的名聲。

繙譯

我系船於長江之濱,攀梯登上這座城。智者已不複見,黃鳥悲鳴。高山依舊巍峨,棟梁之材卻已傾倒。偶遇一位年老的長者,曏我宣敭忠貞之事。明公曾發誓言,慷慨畱下遺銘。誓言死後成爲勇猛的鬼魂,生時必消滅強大的敵人。應戰時英明勇武,百戰之中縱橫馳騁。精誠之心如同白日般明亮,天子卻無援兵相助。嵗月長久,戰鬭中的箭石已盡,最終犧牲生命,保全了美好的名聲。

賞析

這首作品是明代詩人郭奎爲吊唁青陽先生而作。詩中通過描繪登城所見所感,表達了對青陽先生忠誠與犧牲的敬仰。詩中“哲人不複見,黃鳥悲且鳴”等句,以自然景象映襯出對逝者的哀思。後文通過耆老的敘述,展現了青陽先生生前的英勇與忠誠,以及死後仍懷有消滅敵人的決心。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既是對青陽先生的贊頌,也是對忠誠與犧牲精神的頌敭。

郭奎

元明間廬州府巢縣人,字子章。元末從餘闕治經,闕屢稱之。朱元璋起江淮,奎歸之,從事幕府。朱文正爲大督開府南昌,命奎參其軍事。後文正未得封賞,態度失常,得罪太祖,奎連累坐誅。有《望雲集》。 ► 2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