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餘杭普救蘭若同訥義二僧訪法喜寺尋登綠野亭
平生樂逰觀,幾欲遍區宇。
足力有限量,勝處空黙數。
餘杭舊名邑,相距纔步武。
蘇翁綠野詠,方冊每欣睹。
朅來始經行,解擔日蹉午。
招提畧憇倦,鑪熏散雲縷。
上人别累年,省識但能祖。
應憐憂患跡,官路還踽踽。
將勤設瓜菓,就蔭指柵楰。
少焉湯浴罷,作意訪奇古。
相從到鄰寺,儒宫換堂廡。
揆昔列鐘魚,俄此登簋簠。
萬法迭成壊,紛紛競誰主。
旋陟陂上亭,傾摧幾風雨。
老栁不復見,危闌試憑俯。
青山幸縈繞,寜暇問秦禹。
水流天接處,桑塍間蔬圃。
種蓮止坳塘,炊煙莽村聚。
咨嗟襍慰快,擬去還眷憮。
一笑詩已成,馳奔遽忘苦。
拼音
張鎡
張鎡,原字時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號約齋。先世成紀(今甘肅天水)人,寓居臨安(現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生顯赫,張鎡爲宋南渡名將張俊曾孫,劉光世外孫。張鎡又是宋末著名詩詞家張炎的曾祖,是張氏家族由武功轉向文階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隆興二年(1164),爲大理司直。淳熙年間直祕閣通判婺州。慶元初爲司農寺主簿,遷司農寺丞。開禧三年(1207)與謀誅韓侂冑,又欲去宰相史彌遠,事泄,於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編管,卒於是年後。
► 1142篇诗文
張鎡的其他作品
- 《 夜宿龍井廣福寺分韻得來字 》 —— [ 宋 ] 張鎡
- 《 走筆和曾無逸掌故約觀玉照堂梅詩六首 》 —— [ 宋 ] 張鎡
- 《 過楓橋寺 》 —— [ 宋 ] 張鎡
- 《 雜興三十九首 》 —— [ 宋 ] 張鎡
- 《 過野翁亭因登岝崿山憩崇壽院僧軒共成四絕句 》 —— [ 宋 ] 張鎡
- 《 題掛劍圖 》 —— [ 宋 ] 張鎡
- 《 桂隱紀詠四十八首桂隱 》 —— [ 宋 ] 張鎡
- 《 曾無逸餉風瀾十團扇報以七言 》 —— [ 宋 ] 張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