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五月六日

携来九子同心粽,蒲酒犹深。 夜帐轻容,续命丝长针再缝。 须知后会浑无据,难道相逢。 十二巫峰,峡雨轻回第四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九子同心糉:一種多個糉子相連呈同心狀的食品,在端午節時食用,象徵美好。
  • 蒲酒:菖蒲酒,古人在端午節有飲用菖蒲酒的習俗,以驅邪避瘟。
  • 輕容:一種薄而輕柔的絲織品,這裏形容夜帳輕盈的質地。
  • 續命絲:舊俗端午節時,人們系在臂上以祈求延壽的五彩絲。
  • 十二巫峯:即巫山十二峯,在今重慶巫山縣東,常以此借指男女幽會的地方。巫山神女故事中,楚王夢與神女在巫山相遇,神女自雲「旦爲朝雲,暮爲行雨」。
  • 峽雨:巫峽中的雨,這裏借巫山雲雨之典,暗示男女間的情感。

翻譯

帶來那象徵着九子同心的糉子,菖蒲酒的情誼依舊那麼深沉。夜晚的帳子輕盈如夢幻,續命絲長長的,我又拿起針線精心縫補。要知道以後再次見面真的毫無依據,難道這相逢只是短暫虛無。就像那巫山上的十二座秀麗山峯,那巫峽中的細雨,輕輕縈繞在第四重巒峯間,如夢如幻,難以捉摸。

賞析

這首詞充滿了傳統節日的氛圍和細膩的情感。上闋描繪端午時節,通過「九子同心糉」「蒲酒」「續命絲」等具有端午特色的事物,既渲染出節日氛圍,又流露出些許溫馨。下闋詞風一轉,抒發出對相聚無期的憂慮與傷感。「須知後會渾無據,難道相逢」直白地表達了對未來重逢的迷茫與不確定。「十二巫峯,峽雨輕回第四重」則借巫山神女典故,以巫山雲雨難以捉摸,烘托出二人之間朦朧、複雜又惆悵的情感,全詞將節日場景與情感糾葛巧妙融合,充滿詩意與韻味 。

朱彝尊

朱彝尊

朱彝(yí)尊,清代詞人、學者、藏書家。字錫鬯,號竹垞,又號醧舫,晚號小長蘆釣魚師,又號金風亭長。漢族,浙江秀水(今浙江嘉興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科,除檢討。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書房。曾參加纂修《明史》。博通經史,詩與王士禎稱南北兩大宗(“南朱北王”);作詞風格清麗,爲“浙西詞派”的創始人,與陳維崧並稱“朱陳”;精於金石文史,購藏古籍圖書不遺餘力,爲清初著名藏書家之一。著有《曝書亭集》80卷,《日下舊聞》42卷,《經義考》300卷;選《明詩綜》100卷,《詞綜》36卷(汪森增補)。所輯成的《詞綜》是中國詞學方面的重要選本。 ► 23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