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樊山:人名。
- 桓王:即孫策,孫權長兄。
- 卓:指董卓。
- 酊(dǐng):「鼎」的異體字。
- 公瑾:周瑜的字。
- 虞翻:三國時期吳國學者。
- 蒹葭(jiān jiā):特定生長週期的荻與蘆。
翻譯
父親孫堅帶領軍隊誅殺董卓從長沙起兵,徑直奪取江東來建立帝王之家。弟弟孫權得以坐擁三分天下的局面,大喬才被讚譽爲並頭花。只留下周瑜能火燒銅雀臺,卻不聽從虞翻勸諫關於白蛇的事情。孫策外貌英俊又是英雄千古少見,嘲笑那曹操和劉備就像是那蘆葦。
賞析
這首詩詠歎的是吳桓王孫策。詩中簡述了孫堅起兵及孫策爲東吳奠定基礎的過程,強調了其在東吳崛起中的重要地位和影響力。「小弟坐分三足酊」指出孫策爲孫權後來的三分天下打下基礎。「大喬方稱並頭花」則描繪了孫策與大喬的婚姻。用「只留公瑾燒銅雀」凸顯周瑜在吳的重要作用,而「不聽虞翻諫白蛇」展現了孫策的某些決策。最後以「玉貌英雄千古少」讚美孫策的才貌雙全,以「笑他操備是蒹葭」來對比孫策與曹操、劉備,表現出對他們的一種態度。整首詩簡潔地概括了孫策的主要事蹟和特點,語氣中帶着對其的讚賞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