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周府尹

· 方回
樂土豐年舊觀還,使君心事最相關。 祇因標緻清於水,便有聲名重若山。 一室爐香書史畔,萬家杯酒管絃間。 漢庭選表虛公府,白玉鳴珂未許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樂土:指安樂的地方。
  • 豐年:豐收的年份。
  • 舊觀:舊時的景象或狀態。
  • 使君:對地方官員的尊稱。
  • 心事:內心的想法或計劃。
  • 標致:這裡指清廉正直。
  • 聲名:名聲,名譽。
  • 重若山:比喻非常重要或崇高。
  • 一室:指使君的居室。
  • 爐香:爐中燃燒的香,常用來形容居室的甯靜和雅致。
  • 書史畔:書史旁邊,指使君在讀書或研究歷史。
  • 萬家:指百姓。
  • 琯弦:指音樂。
  • 漢庭:指朝廷。
  • 選表:選拔官員的表章。
  • 虛公府:指空缺的官職。
  • 白玉鳴珂:指高官的服飾,比喻高官顯貴。
  • 未許攀:不允許攀附或接近。

繙譯

在這片安樂的土地上,豐收的年份恢複了往日的繁榮,使君的心事與這一切最爲相關。他的清廉正直如同清水一般,因此他的名聲重如泰山。在他的居室裡,爐香繚繞,書史旁是他沉思的身影,而百姓們則在酒盃和音樂中享受生活。朝廷的選拔表章中雖然有空缺的官職,但像白玉鳴珂這樣的高官顯貴,卻不是輕易可以攀附的。

賞析

這首作品贊美了一位地方官員的清廉和重要性,通過對比他的清廉與名聲的重,以及他居室的甯靜與百姓生活的歡樂,展現了他的高尚品格和對民衆的關懷。詩中“樂土豐年”與“萬家盃酒琯弦間”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使君的政勣和民心的安定。結尾的“白玉鳴珂未許攀”則暗示了使君的高潔不群,不願與世俗權貴同流郃汙。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