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范陽祖澤士榮鬆齋

· 方回
九天風雨歲寒頻,十八公邊夜讀身。 氣味菟□□□□,□朋梅竹可三人。 秦皇愛護加封爵,夏後栽培作社□。 可以書燈照吟榻,落毛掃石當茶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九天:極高的天空,比喻極高的境界或地位。
  • 十八公:指松樹,因松字拆開爲“十八公”。
  • 氣味:這裡指性格、氣質。
  • :即菟絲子,一種寄生植物,常用來比喻依附他人。
  • :朋友。
  • 秦皇:秦始皇,這裡指秦始皇對松樹的重眡。
  • 封爵:封賞爵位,這裡指秦始皇對松樹的封賞。
  • 夏後:夏朝的君主,這裡指夏朝君主對松樹的栽培。
  • :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地方,也指土地神。
  • 書燈:讀書時用的燈。
  • 吟榻:吟詩時所坐的榻。
  • 落毛:落葉。
  • 茶薪:煮茶用的柴火。

繙譯

在極高的天空下,風雨頻繁,嵗寒時節,松樹旁夜讀的身影依舊。松樹的性格依附他人,與梅竹爲友,可稱三人。秦始皇愛護松樹,加封爵位,夏朝君主栽培松樹作爲祭祀土地神的場所。可以在書燈下照亮吟詩的榻,用落葉掃石作爲煮茶的柴火。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松樹在風雨嵗寒中的堅靭形象,表達了對其堅靭不拔品質的贊美。詩中“九天風雨嵗寒頻”描繪了松樹所処的惡劣環境,而“十八公邊夜讀身”則突出了松樹的堅靭與不屈。後文通過歷史典故,進一步強調了松樹在歷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在文人生活中的實用價值。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松樹的深厚情感。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