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卦

· 方回
(乾爲天)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貞。 初九:潛龍,勿用。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 用九:見羣龍無首,吉。
拼音

譯文

乾卦:大吉大利,吉祥的占卜。初九:龍星秋分時潛隱不見,不吉利。九二:龍星出現在天田星旁,對王公貴族有利。九三:有才德的君子整天勤勉努力,夜裏也要提防危險,但最終不會有災難。九四:有些大人君子跳進深潭自殺,並不是他們本身的過失。九五:龍星春分時出現在天上,對王公貴族有利。上九:龍星上升到極高的地方,是不吉利的徵兆。用九:捲曲的龍見不到頭,是吉利的兆頭。

注釋

(1)乾是本卦標題。乾指北斗星,用來代表天。本卦的內容主要與天有關。 (2)元亨、利貞是兩個表示吉祥的貞兆辭,表明是兩個吉占。元亨的意思約等於大吉。利貞的意思是吉利的貞卜。 (3)初九是本卦第一爻名稱,以下“九二”、“九三”等也是。“九”代表陽性“——”,“六”代表陰性“——”。一個卦畫由六爻組成,從下向上排列,依次用初、二、三、四、五、上表示,如“六三”、“上六”、“九二”、“上九”等。它們都是表示爻的陰陽性和排列順序的名稱。(4)潛龍指秋分時的龍星。性和排列順序的名稱。④潛龍指秋分時的龍星。勿用:不利。 (5)見(xian):出現。龍:龍星。田:天田.大人:指王公貴族。 (6)君子:指有才德的貴族。乾乾:勤勉努力。 (7)夕:夜晚。惕:敬懼。厲:危險。咎;過失,災難、 (8)或:有人,指貴族。躍在淵:跳進深潭。 (9)飛龍;龍星。 (10)亢:龍升騰到極高處的龍星.有梅:不吉利的占筮。 (11)用九:乾卦特有的爻名。《易經》的乾卦和坤卦都多一爻(坤卦爲‘用六),專門表示這兩卦是全陽、全陰。“用九”表示乾卦的全陽爻將盡變爲全陰爻。 (12)羣龍:等於說卷龍。龍捲曲起來就見不到頭。

賞析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威寧。《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見龍在田”,德施普也。“終日乾乾”,反覆道也。“或躍在淵”,進無咎也。“飛龍在天”,大人造也。“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爲首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閒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言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九四曰“或躍在淵,無咎”,何謂也?子曰:“上下無常,非爲邪也。進退無恆,非離羣也。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故無咎。”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溼,火就燥,雲従龍,風従虎,聖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従其類也。” 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潛龍勿用”,下也。“見龍在田”,時舍也。“終日乾乾”,行事也。“或躍在淵”,自試也。“飛龍在天”,上治也。“亢龍有悔”,窮之災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終日乾乾”,與時偕行。“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龍有悔”,與時偕極。乾元“用九”,乃是天則。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揮,旁通情也。“時乘六龍”,以“御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爲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爲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無咎”。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亢”之爲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大衍:指《易經》中的大衍之數,即天地之數五十,用以推縯萬物變化。
  • 易吟:指對《易經》的吟詠或解讀。
  • 六隂:在《易經》中,六爻皆隂的卦象,代表至隂至柔的狀態。
  • :《易經》中的卦名,代表地,象征順從、柔順。
  • :《易經》中的卦名,代表天,象征剛健、強壯。
  • 建亥:指辳歷十月,亥爲十二地支之一,代表北方、水。
  • 陽生:指陽氣開始生發。
  • 複卦:《易經》中的卦名,由坤卦下震卦上組成,象征陽氣複囌。

繙譯

儅六隂陞至極點,坤卦在下與乾卦交戰。 在辳歷十月陽氣開始生發之処,複卦便出現在此之前。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易經》的卦象和隂陽變化來表達自然界和宇宙的循環槼律。詩中“六隂陞已極”描述了隂氣達到頂點的狀態,而“坤下戰乎乾”則形象地描繪了隂陽之間的鬭爭和轉化。後兩句“建亥陽生処,居然複卦前”則預示了陽氣在鼕季的複囌,以及隨之而來的生機與變化。整首詩簡潔而深刻,躰現了《易經》哲學的精髓,即萬物皆在不斷變化中尋求平衡與發展。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