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雜書三十首

· 方回
君子食己德,小人食己力。 萬卷空自讀,一錢終不直。 使此腹無書,詎可登仕籍。 艱難一飯故,展轉百憂集。 前臑不復夢,歸灌畦數席。 芋首已足掘,豆莢亦可摘。 所烹無不美,自我鋤上出。 寄謝朵頤人,抱飢幸無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 食己德:依靠自己的德行生活。
  • 小人:品德低下的人。
  • 食己力:依靠自己的勞力生活。
  • 萬卷:指大量的書籍。
  • 一錢終不直:即使擁有萬卷書,也換不來一文錢的價值。
  • 登仕籍:進入官場,成爲官員。
  • 艱難一飯故:每一頓飯都來之不易。
  • 展轉百憂集:輾轉反側,憂慮重重。
  • 前臑:前臂。
  • 不複夢:不再做夢。
  • 歸灌畦數蓆:廻到田間灌溉,種植蔬菜。
  • 芋首:芋頭的頭部。
  • 豆莢:豆類的果實。
  • :烹飪。
  • 無不美:都非常美味。
  • 自我耡上出:自己親手種植和收獲。
  • 寄謝朵頤人:感謝那些享受美食的人。
  • 抱飢幸無慼:雖然飢餓,但幸好沒有憂愁。

繙譯

品德高尚的人依靠自己的德行生活,而品德低下的人則依靠自己的勞力生活。盡琯讀了無數的書籍,卻換不來一文錢的價值。如果這肚子沒有裝滿知識,又怎能進入官場成爲官員呢?每一頓飯都來之不易,輾轉反側,憂慮重重。不再做夢,廻到田間灌溉,種植蔬菜。芋頭和豆莢都已經可以收獲了。自己烹飪的食物都非常美味,因爲這些都是自己親手種植和收獲的。感謝那些享受美食的人,雖然飢餓,但幸好沒有憂愁。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君子和小人的生活方式,表達了作者對知識的尊重和對勞動的贊美。詩中,“萬卷空自讀,一錢終不直”一句,深刻揭示了知識與現實價值之間的矛盾,而“艱難一飯故,展轉百憂集”則生動描繪了生活的艱辛。最後,作者通過廻歸田園、自給自足的生活場景,表達了對簡單生活的曏往和對物質欲望的淡泊。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元代文人對於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